《乡愁》教案(精选3篇)

时间:2015-08-02 07:19: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乡愁》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探寻乡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了解乡愁的概念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乡愁情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家庭的情感认同和关怀。

教学内容:

1.乡愁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

2.乡愁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3.通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感悟乡愁情感;

4.学生自主撰写关于乡愁的作文或诗歌。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与乡愁相关的音乐、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及与家乡相关的记忆;

2.讲解乡愁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介绍乡愁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表现形式;

3.分析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对乡愁情感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分享自己对乡愁的感悟和体会;

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乡愁的作文或诗歌,可以结合自己的家乡经历或感受进行表达。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乡愁话题的讨论和表达情况;

2.阅读学生提交的作文或诗歌,评价他们对乡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

1.邀请家乡老师或长辈来校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和家庭的历史和文化;

2.组织学生进行乡愁主题的文学创作比赛,激发他们对乡愁情感的深入思考和表达。

《乡愁》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乡愁的表现形式及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乡愁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乡愁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家乡、家庭的情感认同与关怀。

教学内容:

1.乡愁在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2.通过文学作品感悟乡愁的情感与意义;

3.学生自主创作表达乡愁的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乡愁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回忆与情感;

2.介绍乡愁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分析其中的情感内涵;

3.通过阅读经典乡愁作品,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分享自己对乡愁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表达乡愁情感的作文、诗歌或散文。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乡愁话题的讨论和表达情况;

2.评阅学生提交的作文或诗歌,评价他们对乡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乡愁情感的诗歌朗诵或朗读活动,展示学生对乡愁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2.邀请家乡作家或文学爱好者来校分享乡愁主题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对乡愁的理解与体验。

《乡愁》教案 篇三

《乡愁

》教案

一、教材简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主题。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同时,读者可以感受作者浓郁而又强列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二、设计理念 1、在教学环节的命名上体现诗意。“走近余光中——读《乡愁》,感觉诗的音乐美——品《乡愁》,体会诗的情感美——说‘乡愁’,展现诗的神韵美”。 2、在教学语言上体现诗意。 课堂上,尽量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多用散文化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美感。 3、在朗读中体现诗意。这节课,我设计了四次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得字正腔圆;第二次读,要求把握节奏,读得抑扬顿挫;第三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基调,充满深情地读。第四次读是美读,分男女声部来读。这样的朗读,是小步轻迈,使朗读技巧及情感能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感受诗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乡愁》教案(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