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9-06-02 04:23: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主题:传统节日——清明节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2. 掌握清明节的相关习俗和传统活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清明节的庆祝方式。

二、教学重点

1. 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意义。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清明节的庆祝方式。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图片、视频资料。

2. 教具:绘本、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

2. 学习:教师讲解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如扫墓、踏青、植树等。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清明节相关手工活动,如制作节令饼、插柳条等。

4. 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清明节的庆祝方式,加深对节日的理解。

六、课后延伸

1. 带领学生观看与清明节相关的纪录片或动画片。

2. 组织学生撰写有关清明节的读后感或感悟。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主题:古诗词赏析——《春晓》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春晓》这首古诗词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并背诵《春晓》这首古诗词。

3. 能够通过赏析古诗词,感受诗人对春天的描写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春晓》的内容和意境。

2. 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并把握古诗词的情感表达。

2. 背诵《春晓》这首古诗词,并能够流畅地朗诵。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春晓》的文字、注释和赏析。

2. 教具:音频资料、古诗词手抄,诗人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音频或朗读《春晓》,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教师讲解《春晓》的内容、作者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 朗读:让学生跟随音频或教师一起朗读《春晓》,练习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4. 赏析:通过分段解读《春晓》,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

5. 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晓》的意境和情感,展示对古诗词的理解。

六、课后延伸

1. 带领学生欣赏其他古诗词作品,拓展对古诗词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表达能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观察图片,借助实物图片学习积累词汇,初步分清画面上的几类主要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必要的了解。

  3、认识太空、了解太空的基础上,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太空知识。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与太空和太阳系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20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同学们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你有过探索太空奥秘的想法吗?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乘坐“希望号”火箭飞向太空去旅行。

  二、创设情境,认读词语。

  1、认读词语:我们的火箭速度可真快呀,一转眼就来到了外太空,请看窗外,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用的吗?出示课件:(76页图片)看图片读词语,并相机介绍学生查到的相关资料。人类正是借助这些航天探测器观测到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出示课件:(77页图片)看图片读词语,介绍相关资料。

  同学们快看呀,宇航员和机器人向我们走来了,谁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请你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课件:(宇航员和机器人的图片)看图片读词语。

  2、朗读词语: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此次太空旅行就要结束了,现在,“希望号”火箭已经回到了地球上,还记得刚才看到的图片内容吗?读一读词语。出示课件。

  3、了解了这些航天知识你有什么体会?

  三、识记生字:

  出示课件:这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你认为哪些是形或者音重点,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课件连接。

  重点强调音重点的字:贞、侦、宙

  形重点的字:贞、侦、讯、彗、察、器

  四、巩固生字;

  读词语,课件出示:

  五、质疑:

  关于太空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作业:

  用搜集的图片和资料制作《飞向太空》手抄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敦煌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的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幅壁画都是那么精美动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你们有谁去过吗?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其他同学想不想饱览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呢?(学生谈内心的想法)

  同学们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风采,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

  二、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叙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具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

  三、自渎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自读、识记、交流。

  3、引导叙述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画的数量多。

  第3自然段:介绍了敦煌的虚象和壁画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敦煌的壁画。

  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2、给课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课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颗闪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五、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谈谈文中哪些语句写得生动优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

  2、质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2、学生汇报对课文的理解。

  3、抓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A、“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xx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在保留下来”说明还有很多洞窟没有被保存下来,这个句子从数量方面介绍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画多。

  B、“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这个句子介绍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萨,是从大小两个方面介绍的。把“的佛像”和“九层楼”进行比较,“最小的菩萨”和“一个手掌”进行比较,分别表现了佛像的大和菩萨的小,表现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万紫千红懂得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万紫千红”,是说敦煌的壁画非常多、精美。这个句子具体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内容,敦煌的壁画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高,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创造力。

  D、“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这句话写了敦煌壁画栩栩如生,精美动人的特点。

  4、教师领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5、讨论交流。

  你认为课文中描写敦煌壁画的句子,哪些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他们的意思。

  6、学生汇报,读中品位、感悟。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思考: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赞美了敦煌的壁画)

  找出概括敦煌壁画特点的词语。(精美动人)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敦煌壁画精美动人,艺术成就高)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重点:

  1.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教学难点: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金丝猴资料、图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理念:

  给学生完全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表格、质疑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到动物园中看到了世界上最小的猴,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种猴,它叫——金丝猴。

  在读课文之前,你想了解金丝猴什么?(困)

  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争取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读完以后看看课后认读字的音,争取记住读音。)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标得准确)

  3、同桌互相读(检查语句是否读通顺,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回答问题(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提问进行朗读解答)

  2、默读课文,文中标划,口头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3、说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板书设计:

  16、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课后反思:

文中的很多词语虽然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在预习时比较认真,从学生的读书情况来看,预习的效果较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