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教案(经典3篇)

时间:2011-01-06 04:29: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科学课教案 篇一

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教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以及常见的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反应的现象,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教学过程:首先,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体会不同反应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演示、小组合作探究和讨论总结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有了显著的提高,实验操作也让他们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整个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化学反应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课教案 篇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探索太阳系”,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规律,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流星和小行星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行关系。通过模型展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系的神秘之处。

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接着,利用模型展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太阳系的奇妙之处。最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太阳系的一些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展示、模型展示、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讨论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宇宙的神秘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合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整个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样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奥秘,还可以启发他们对宇宙的探索兴趣,为他们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课教案 篇三

科学课教案

最近上了一节科学课,还录了像,教案如下: 冷热与温度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等。 分组实验器材:不同温度的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手表、记录纸。 四、教学过程: 1、认识温度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每个小组的3号同学站起来。 桌上有大、中、小三个杯子,小的烧杯里装的是热水,中号烧杯里装的是温水,大的里面是冷水。请将左手食指插入热水中,将右手食指插入冷水中,感觉到冷与热了吗? 下面注意,同时将两个食指插入温水中,感觉到的冷热一样吗?哪只冷一些,哪只热一些?(板书:冷热)你能说说原因吗?这就说明人的感觉不一定准确。即使是同一杯水,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冷热与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板书:摄氏度)用符号记作。 2、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渡: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三杯水的温度?先摸一摸,猜一猜。当我们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时,就要借助科学仪器——温度计。 (1)自学书本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师生共同学习要点。 (3)请每组选一名代表使用温度计。 (4)教学如何读数。 (5)测量三杯水的.温度。注意,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测量过程中,要分工合作,及时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温度。 (6)开始测量。 (7)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两组测量的数据) (8)得出结论:热水的温度较高,温水的温度一般,冷水的温度较低。 3、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1)过渡:同学们这么快就学会了使用温度计,并且测量了这三杯水的温度,真了不起。大家知道,一杯热水放在这里,它会渐渐变凉,也就是温度在下降。温度的下降有没有规律呢?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猜想。 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有规律 (1)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2)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 (3)温度均匀下降。 第二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三、小组讨论: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1、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 2、述:实践出真知,最好的方法就是测一杯水由热变凉的过程,收集好数据,用数据说明问题。 3、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 (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 四、小组研究,收集数据 整个活动过程如下: 1、教师倒热水,学生取水(采用一次性塑料杯子,方便、安全); 2、拿出记录表; 3、学生测量,记录。 五、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教师选择一组的记录表)讲述:有时,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 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 3、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 描点 ;②连线。 4、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2)分析记录表与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5、交流各自发现。 (1)计算每隔2分钟下降的温度,发现什么? (2)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

下面的比较: 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大家看图,0分钟到2分钟,线段坡度怎么样?(较大)说明温度下降较快,8—10分钟的线段坡度呢?(较小)说明温度下降较慢,这说明温度下降先快后慢。从而得出结论。 6、小结发现: 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六、再次预测,课后继续研究 1、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学生依据刚才的热水降温曲线图的下降趋势作出判断:温度会继续下降。) 2、提问: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水温究竟下降到多少度? 板书: 冷热与温度 温度逐渐下降,先快后慢
科学课教案(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