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优质3篇)

时间:2011-02-06 01:49: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一

主题:认识和掌握100以内的数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和书写100以内的数;

2. 能够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3. 能够灵活运用100以内的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

2. 难点:灵活运用100以内的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数轴游戏,让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位置,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2. 讲解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3. 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实物贴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进行练习。

4. 数的减法运算:通过故事情境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进行练习。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四、教学手段:

1. 数轴游戏;

2. 比较大小的游戏卡片;

3. 实物贴图;

4. 故事情境引入。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定:通过布置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二

主题:认识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 能够用图形或实物表示分数;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认识分数的概念,掌握分子和分母的含义,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难点:理解分数的概念,将分数转化为图形或实物表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分数的引入故事,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

2. 讲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通过图形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 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实物分割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运算的过程;

4. 分数的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分数减法运算的过程;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四、教学手段:

1. 分数引入故事;

2. 图形和实物表示分数的工具;

3. 实物分割;

4. 实际情境引入。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定:通过布置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篇三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 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