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观察日记(推荐6篇)

时间:2014-02-09 08:15: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连续观察日记 篇一

近期,我开始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即每天观察同一个事物,并记录下来。我选择了我家花园里的一株小花作为观察对象。这株小花每天都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我希望通过观察它的变化,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第一天,我仔细观察了这株小花的外观。它有嫩绿色的叶子和一朵小小的粉红色花朵。花瓣柔软而细腻,看起来非常娇嫩。我感叹自然界的奇妙之处,一个小小的花朵竟然能够拥有如此美丽的外表。

第二天,我发现这株小花的花朵有些变化。花瓣的颜色变得更加鲜艳,粉红色变得更加浓郁。我观察到花朵的中心有一些细小的花粉,而花瓣的形状也略微变化,有些向外翻卷。这让我更加好奇,植物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

第三天,我观察到这株小花长出了一些嫩绿色的小芽。这些小芽从叶腋处生长出来,看起来非常可爱。我猜想这些小芽应该是新的叶子和花朵的前兆。植物真是一种奇妙的生命体,它们能够自我生长和繁殖。

第四天,我发现这株小花的花朵已经凋谢了,花瓣变得枯萎而脆弱。然而,我也注意到花朵下方的茎部开始变长,似乎在迅速生长。这让我意识到,植物的生长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连续观察这株小花,我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们通过阳光和水分的吸收,在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从嫩芽到鲜艳的花朵,再到凋谢和新的生长。植物的生命力真是令人惊叹。

连续观察日记 篇二

我继续着我对花园里一株小花的连续观察,每天记录下来的观察结果让我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五天,我注意到这株小花的茎部变得更加粗壮,叶子也更加茂盛。它们似乎在不断地吸收阳光和水分,以支持自身的生长。我想到了人类的成长过程,也需要充足的营养和关爱才能茁壮成长。

第六天,我观察到这株小花的茎部变得更加挺拔,叶子的颜色也更加鲜绿。花蕾也逐渐形成,我期待着它们能够开放成为美丽的花朵。这个过程让我明白,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七天,我终于等到了花蕾的开放。这株小花绽放出一朵绚丽的粉红色花朵,花瓣柔软而多层次,仿佛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我感到非常惊喜和满足,它们的美丽是如此短暂而珍贵。

第八天,我观察到花朵开始凋谢,花瓣逐渐脱落。而茎部下方又开始长出了新的芽。这株小花似乎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生长,给人一种生命力强大的感觉。

通过连续观察这株小花,我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它们通过吸收阳光和水分,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美丽,从花蕾到绽放的花朵,再到凋谢和新的生长。这个过程充满了生命力和奇迹。

连续观察日记 篇三

  一、引入:

  同学们,经过了两天,你们的小豆芽一定又有了新的变化,今天

  我们就再次与它们相约,为它们写下第二篇观察日记。

  二、学会多种感官观察与表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写观察日记一定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

  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

  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

  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

  (针对前测中出现的“写不具体”的问题,教师加以训练,引导要会从多个方面来观察。)

  结合学生的习作片段,引导如何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描写,使内容丰富具体。在感知过程中及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2、再写第二篇观察日记。

  3、任意选取同学的习作,朗读修改,互相交流。

  (在训练完成后,开始进入后测阶段,即再次的写作检验训练是否达到目的)

  4、说说通过这次写观察日记,你有什么收获?

  (后测之后,进入评价阶段。跳出认知看认知,请学生在感知之外,说说自己所认知到的)

  5、师总结: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并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

  三、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之前我们说过了,这次我们要完成的是连续观察日记,所以请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关注你们的小豆芽,并运用我们已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出一组优秀的观察日记。

  [整体设计意图]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而田玉博士所提出的感知训练则为孩子们作出了实用且精彩的指引。因此,在此次观察日记的教学中,我遵循着这样的程序进行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获益非浅。

  [评析]

  一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潘老师的这节作文教学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她努力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整个教学体现如下特点:

  一、以“范例”为线,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对比

  本次习作是“学些连续观察日记”,潘老师紧紧抓住了“观察”这一核心,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新课伊始,便直入主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日记书写模式,“对比观察”文本范例《螳螂的启示》,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以“黄豆”为媒,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泡过两天的黄豆”——是潘老师为学生选择的观察的事物。很普通、很平凡,被学生常常忽略掉的小事物其实正是观察写作的最好“道具”,通过一系列的连续观察活动,通过几篇连续观察日记的写作,学生从小小的黄豆中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历程,使学生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培养学生对事物、对生活的兴趣和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三、以“训练”为核,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如何让学生“会观察”,“能观察得全面具体”,特别是把观察到的能有选择、有趣味、生动地写下来,绝非一日之功!潘老师在教学中借鉴了田玉博士的“全方位感知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口、耳、眼、鼻、手这五种感官,分别从味觉、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这五个角度去观察小黄豆的变化,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依,他们在老师的训练、指引下,学会了观察的方法,使自己的观察更趋于全面性、完整性,有了充分的感知、全面的观察,写作已不再是难事。

连续观察日记 篇四

  x月x日星期x晴

  一次,我在家里玩,奶奶就叫我陪她一起去山上点花生。

  来到了山坡上,我可是气喘吁吁。奶奶带着我来到土边。她转过身子对我说:“你在这里,等一下我把坑挖好了你就点花生。记住一坑要点四个花生,千万不要少了。”我说:“行,奶奶,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我们开始工作了,奶奶挖坑非常快,我连做几下就累了。看着奶奶在那里辛苦的挖,我也显得十分感动,这时,我起了个疑问,为什么奶奶挖得如此快呢?我马上就跑到奶奶身边问起:“奶奶!你为什么挖得如此快?”奶奶回答说:“这是因为我一直只想着挖坑,所以就挖得快。”这时,我的心里有些惭愧,因为奶奶在挖坑时,我并没有认真。

  我们把花生种好后就回到了家里。

  经过这次种花生的事,我体验到了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我们一定要爱惜,绝对不能浪费,我也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绝不能三心二意去做。同时,我也懂得了该怎样去种花生。

  这真是一个快乐而又深刻的体验啊!

  xx月xx日周x晴

  今天是我第一次认真观察小小的花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熟悉的花生居然变得不熟悉。它像一个宝葫芦,外壳的条纹上有一些棕色的小斑点,形成的纹路有的是不规则的长方形,有的是四边形的。掰开花生的壳,会发现花生壳里有一个白色的薄皮,有的薄皮是浅棕色的,看起来像发了“霉”似的。

  再看看藏在里头的花生宝宝,更感觉奇怪了,居然是接近白色的。其实说怪也不怪,是因那白色的薄皮把花生仁给“粘”住了,所以才呈现这样的颜色。白色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呢?我尝了尝。

  刚咬下去是十分硬的,吃到最后慢慢变软,变细,嘴里也变香了。再后来满嘴都是香气,伴随着那香气,花生从硬变软,从软变成粉末。当花生全部下肚时,香气顿时“爆发”,芳香无比,张口和何老师说话都成香的啦。

  第一次认真观察花生,没想到竟能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发现了大大的快乐。哎!真没想到一颗小小的花生竟能这么香,这么好吃,还带给我那么多有趣的体验。这真是一堂有意思的课!

  xx月xx日周x晴

  我觉得很好奇花生,于是在三月份,奶奶、妈妈和我一起去家乡种花生。观察花生的成长。

  我们首先锄地,然后挖沟,我和妈妈一起把花生放进沟里,奶奶盖上土。过了八天左右,长出了两片白色小苗,又过了八天左右,小苗变绿了,长出了六片叶子,叶子椭圆形的。奶奶、妈妈和我一起给花生浇水、施肥。花生越长越高,四月份,花生高二十厘米左右。叶子也越长越多,颜色变深绿色的了。五月份,我发现花生长出了许多黄色的小花,非常美丽!蝴蝶在花的旁边飞来飞去。过了一段时间黄黄的花儿谢了,变成花针伸到地下。六月份,花生的叶子变成墨绿色了,高40厘米了。我问奶奶:“花生成熟了吗?”奶奶说:“花生的叶子慢慢变黄的时候就可以拔了。”

  七月份,我看见花生的叶子开始变黄了,妈妈奶奶和我一起拔花生。我拔了一棵,数了数一共有十五颗花生。我开心极了!我终于验证了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x月x日星期x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可是今年的清明却是风和日丽、春意盎然。我到外公家去玩,外公家菜地的油菜花明晃晃的,黄的黄、绿的绿,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外公曾经说过油菜花落了,就是该点种花生的时候了。

  桃树下,外公已经摆好了一个大簸箕,簸箕里装满了没有剥壳的干花生。我天真的问外公:“剥这么大一簸箕花生,吃的完吗?”外公幽默的说:“吃不完就种,种不玩就吃呗!”我哈哈大笑,搬了个竹凳坐在簸箕旁,剥花生选种。

  外公告诉我,这是我去年帮他收的花生,这一大簸箕花生只留三分之一做花生种就足够了。外公随手抓起一把花生告诉我:“又大又圆的没被虫蛀过坏掉的花生就留在大簸箕里做花生种,不饱满的小花生挑选出来放进小簸箕里,用油炸着吃又香又脆,那些被虫蛀过坏掉的花生就直接撒地上给我们家的鸡加餐吧!”外公的这番话让我觉得乡村的田园生活真有趣啊!

  我跟外公谈笑着,剥着手中的花生挑选着种子,无意中却发现生活的乐趣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连续观察日记 篇五

  蚂蚁搬家

  今天天气很凉爽,天空黑沉沉的。我回到了院子,这时,我发现一棵树上有一条“黑线”,我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队蚂蚁正忙着搬家呢!我突然想起了一条俗语:“蚂蚁搬家雨哗哗”。我便走了。

  我晚上一看外面,并没有下雨。奇怪,不是说:“蚂蚁搬家雨哗哗”,吗?为什么蚂蚁搬家了,雨没来呢?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对蚂蚁的观察:9月11日,天气变阴但并没有下雨;9月22日,天气只下了一小阵雷雨……

  通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搬家天气变这句话更准确一些。

  x月11日睛

  蚂蚁的力量

  七月的天气真热。我到外面去玩,坐在树阴下,正准备歇一下,忽然看见树阴旁停着一只漂亮的大蜻蜓,还在微微地颤动。我还以为是停落在地I几的一只蜻蜓呢。于是,我满怀希望,着准了,双手并拢,准备猛地一下捂下去。仔细一看,却愣住了:原来是几十只小蚂蚁在抬一只死蜻蜓,仿佛还在“吭喃,吭哨”地喊着一号子呢!由于刚才一吓,全乱了套,但不一会儿又聚集在死蜻蜓旁边,一步步地抬着走了。

  “咦!”我征征地站在那里,心里想:“这可奇怪了,这只大蜻蜓起码有蚂蚁的好几十倍,为什么蚂蚁能轻而易举地把它抬起来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同到家里,问爸爸:“为什么蚂蚁能举起比自己重几十倍的大蜻蜓呢?”

  “这并不奇怪,妈蚁还能举起比自己重100倍的东西呢!”爸爸说,“蚂蚁的这种本领,引起了科学界的垂视。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研究,原来蚂蚁的力量是从脚上的肌肉产生的。蚂蚁的肌肉虽然微乎其微,但是,在肌肉里却有许许多多的微型‘电动机’……”

  真想不到,一只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大的力量,真不愧是动物界的大力士。

  x月12日晴

  寻找蚂蚁的家

  蚂蚁的力量引起了我的兴趣。

  今天下午,我带上瓶子,去寻找蚂蚁的“家”。这里蚂蚁洞较多,我掘开一个蚁洞,顿时炸了锅,成百上千只蚂蚁从洞里爬出来,乱嚷嚷地挤成一团。但仔细一看,这些蚂蚁总是护着“蚁王”和一些像“米”一样的东西。不大一会儿,它们在蚁王的带领下。有纪律、有秩序地把“米”抬进了另一个洞里。它们不用手,也不用脚搬养“米”走,而是用嘴把它叼着就走。过了一会儿,一些蚂蚁和“米”已安全地转移到另一个洞穴里。

  我又犯了疑:咦!这“米”是什么呢?我拿了一粒“米”,仔细一看:它全身是白的,像米一样大小。为了弄个明自,我轻轻地将“米”弄破,发现“米”里喷出一小点乳白浆。我又划破了几个,有的还带有黑点,但里面都像一只幼蚂蚁。“哦!”我想:可能蚂蚁也是卵生动物吧,这大概就是蚁卵吧。

  我把一群蚂蚁和蚁卵放进瓶子里,拿回家放在花盆里,准备再仔细观察蚁卵是在怎样的温度下变成蚂蚁的。

  妈蚁先在花盆里吵闹一番,便相继钻进洞去了,蚁卵被带了下去,顿时销声匿迹了。

  x月13日晴

  蚁卵的秘密被揭开了

  今天上午天气很热,温度较高,我一直在花盆边注意观察。我满以为幼蚁要由成年蚂蚁含着到洞外出壳。可总不见蚂蚁出来,我耐不住了,就掘开泥土,寻找出[〕几粒蚁卵。9点多钟,一粒蚁卵微微地动了一下。接着,蚁壳里露出一个白白的东西,这可能就是幼蚁!因为蜷缩成一团,肴不清,我正想凑前一点,它却又不动了。

  我做了一会儿作业。约摸过了个把小时,它又动了一下,并且伸展了一下四肢,好像刚刚睡了一觉似的。可惜,这时候幼蚁被一只蚂蚁发现了,并被它叼走了。

  蚁卵的秘密揭开了——蚂蚁也属卵生动物!

  经过三天的连续观察,我解开了蚂蚁属卵生动物之谜。但仍有一些问题不明白。例如:怎样认识雄卵和雌卵?蚂蚁的毒腺和臭味在哪里?蚂蚁有声音吗?声音就是蚂蚁的“语言”吗?大自然的奥妙是无穷的!

连续观察日记 篇六

  10月4日 星期四 天气:晴

  前些日子,我在放学路上买了一只小乌龟。买了它是因为它虽然只有一个小药瓶的大小却很漂亮,它的硬壳看起来像是用大小不一,又对称的“小瓷砖”拼接而成的,椭圆形的“盔甲”又像一个扁扁的碉堡,既能防守避敌,又能突然袭击。它有一个像蛇头的小脑袋,正前方有一对圆溜溜的小鼻孔,两侧有一对黑黑亮亮的大眼睛,嘴巴一鼓一鼓的。它无论干什么都慢悠悠的,一副慢条斯理的样子,我看了十二分的喜爱。

  今天早上起来,我闲来无事,拨弄起小乌龟来。嘿嘿,把它翻个个儿。,没想到小乌龟一伸脖子,一使劲儿,翻过来了。嗯?还挺厉害!称它休息的当儿,我把它抓起来,嗬,这个小家伙,真有劲儿,四个小爪子一蹬,就滑了出去,“砰”一摔,有它的壳儿保护着,一定是不痛不痒。这时,我产生了一个奇异的想法,乌龟的底(下面的壳)是不是和背一样好看呢?于是,我拿起金鱼缸从下观察乌龟贴着鱼缸底的那一部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淡黄色的“地板砖”被分成均等的大小,绿色花纹美丽绝伦:对称的图案,精巧图形看上去像是谁刻意画上去的,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妈妈喊我去吃饭了,我恋恋不舍的放下鱼缸,走了。

  10月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早上我拿三粒龟食投进鱼缸里去,小乌龟不理不睬,照样呼呼大睡,真是气煞我也。记得卖乌龟的阿姨说过,两三天喂一次食,一次投三粒就够了。我严格按照她的话来做。“这都第三天了,你不饿吗?”我问小乌龟。没有声音,连打呼噜的声音都没有。当然,这是正常的,不然,它不就成龟精了吗?!不过,我家乌龟睡觉的样子倒是挺有趣的。不缩头,不缩尾,安安静静地趴在那儿,像块绿色的石头。咦,小乌龟醒了,把头仰得好高,直直地望着我。呵呵,真可爱!

  看着旁边的龟食,我想起上次从外公家回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看小乌龟。结果除了看见乌龟外,还有满满一盆龟食,几乎把乌龟埋在里面了。都是爸爸干的好事!我哭笑不得。

  大概是饿了吧,小乌龟慢慢爬到食物旁边,慢条斯理地吃起来。它的嘴巴微微张开,咬下一半的龟食,嚼了一会后,又休息了一段时间,才继续把剩下的龟食解决掉。我在一旁笑着:“真懒哪!”

  吃完饭后,它发起呆来,对着天空,我猜它可能是在胡思乱想:“我要是会飞就好了!”那傻呆呆的样儿真有意思!

  10月6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下午,我在上网,顺便让小乌龟出来透透气,没想到这厮不是什么好对付的家伙,刚把它拿出来它便飞快地向桌子的另一头爬去,那个速度——如果兔子跟我家乌龟赛跑,兔子就是不睡觉,我家乌龟也能赢!当它以罗伯斯速度冲向桌子边时,我立马反应过来,以刘翔的速度飞到桌子尽头,拦下了它(有点夸张哦,呵呵)。真惊险哪!我把它放回去。没想到它又不老实了,小眼睛四处瞄了瞄,确定作战方案后,又开始行动了。然而没等它跨出一步,我已牢牢地抓住了它,哼哼,小乌龟,跟我斗,你还嫩点!我又专心地打字了。当我想起小乌龟时,它已经不知去向!我赶忙寻找,沿着书桌一直向右走,在电风扇旁找到这一个小家伙!我气坏了!但是还是忍了忍,不过,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继续打字。乌龟又动了。它跑到鼠标旁,我抓着鼠标赶它。它跑向哪里,我就把鼠标放在它面前。它把头昂得好高,似乎想从上面爬过去,我赶忙抬起鼠标,小乌龟却“哧溜”一下从下面钻了过去,哼哼,还玩障眼法??脑子挺机灵呀!我可没精力陪你玩了,你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待在鱼缸里吧!“扑通”一声,小乌龟回去睡觉了!

  这只真是让我有喜有忧啊!

连续观察日记(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