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说课稿【通用3篇】

时间:2017-03-04 07:21: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石榴》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石榴》。该课文以石榴为主题,通过描绘石榴的特点和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同时,通过课文中的对比和形象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付出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石榴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和模仿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3)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表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感恩他人的付出。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表达。

2.难点

(1)理解石榴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问题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石榴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果吗?它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问题)

2.展示与讨论

老师:请观察这张图片,石榴是如何生长和成熟的呢?请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

3.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

(1)老师:请回答一下问题,石榴是如何生长的?

学生:(回答问题)

(2)老师:请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形容词,描写一下石榴的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

5.句型训练

(1)老师:请你们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描述一下你们心目中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学生:(个人表演,互相评价)

6.小组合作

(1)老师:请分成小组,讨论一下石榴的好处和价值。

学生:(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7.课堂总结

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石榴有了更深的了解吗?你们觉得石榴的成长过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8.作业布置

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石榴的作文,表达一下你们对石榴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石榴》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石榴》。该课文以石榴为主题,通过描绘石榴的特点和成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同时,通过课文中的对比和形象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付出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石榴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和模仿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3)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表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感恩他人的付出。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表达。

2.难点

(1)理解石榴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问题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石榴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果吗?它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回答问题)

2.展示与讨论

老师:请观察这张图片,石榴是如何生长和成熟的呢?请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

3.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

(1)老师:请回答一下问题,石榴是如何生长的?

学生:(回答问题)

(2)老师:请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形容词,描写一下石榴的特点。

学生:(回答问题)

5.句型训练

(1)老师:请你们运用课文中的句型,描述一下你们心目中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学生:(个人表演,互相评价)

6.小组合作

(1)老师:请分成小组,讨论一下石榴的好处和价值。

学生:(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7.课堂总结

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石榴有了更深的了解吗?你们觉得石榴的成长过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8.作业布置

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石榴的作文,表达一下你们对石榴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石榴》说课稿 篇三

《石榴》说课稿

  【说教材】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嗽叭甚至扒开喜讯剥开

  嚼一嚼甜津津红白相间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点。

  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4)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画,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小结,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石榴熟了,摘下一个,剥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样的呢?

  (2)小组学习,观察石榴内部。

  (3)汇报观察结果。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观察到的石榴子儿的?

  (5)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再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7)指名读,学生评议,再齐读。

  ●观察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石榴的内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管,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1.总结:作者通过观察,不仅写出了石榴的颜色、样子,还写了它的味道。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闻、摸、听等。

  2.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

  ●在理解内化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语文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石榴》说课稿【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