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最新3篇】

时间:2011-02-06 03:15: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篇一

标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导言: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是我们在数学中经常遇到的概念,它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通过本课,我们将了解成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一、成正比例的定义

成正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在数学中,我们用等于号“=”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值相等。例如,如果两个量x和y满足x/y=k,其中k是一个常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x和y是成正比例的。

二、成正比例的性质

1. 比值不变性:成正比例中,两个量的比值k是一个常数,无论x和y取多少值,它们的比值都保持不变。

2. 相似性:如果两个量x和y是成正比例的,那么它们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当x增大时,y也会相应地增大;当x减小时,y也会相应地减小。

三、成正比例的运用

成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用成正比例来表示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以汽车的速度为x,以行驶的时间为y,那么它们之间的比值就是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速度变大,那么行驶的时间也会相应地减少;如果速度变小,那么行驶的时间也会相应地增加。

结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成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运用。成正比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正比例的概念,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篇二

标题:成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导言: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成正比例的量。在上一篇课稿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成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在本篇课稿中,我们将学习成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理解。

一、成正比例的解题方法

1. 求比例常数k:在解题过程中,首先需要求出比例常数k。我们可以利用给定的两个量中的任意一组数值,通过除法运算来求得k的值。例如,如果已知两个量x和y满足x/y=k,我们可以选择x和y中的任意一组数值,将它们代入等式中,然后求解k的值。

2. 列表法: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列表法来方便地找到成正比例的规律。通过列出x和y的对应数值,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成正比例的规律。

3. 绘制图表: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图表来更直观地表示成正比例的关系。我们可以将x和y的对应数值绘制在坐标轴上,并用直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这条直线经过原点,那么说明x和y是成正比例的。

二、例题解析

1. 已知x和y成正比例,当x=4时,y=12。求x=9时,y的值是多少?

解题步骤:

(1)求比例常数k: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等式4/12=k,解得k=1/3。

(2)求x=9时,y的值:根据成正比例的性质,我们可以列出等式9/y=1/3,解得y=27。

2.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已知物体的质量是2kg,体积是4m3。求物体的质量是8kg时,体积的值是多少?

解题步骤:

(1)求比例常数k: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等式2/4=k,解得k=1/2。

(2)求质量为8kg时,体积的值:根据成正比例的性质,我们可以列出等式8/v=1/2,解得v=16m3。

结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解题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加深了对成正比例的理解。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成正比例的解题技巧,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篇三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1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能力特点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工巧匠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采取以上步骤的根据是学习比例的知识不能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取知识,主要靠实际例子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克服了比例意义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理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和展示台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以及教法的实施,教具的应用均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是让学生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一辆汽车行驶的路和时间说出路和时间的比.老师接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遇到许多数量,这些数量间藏在许多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直接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产探索为主,合伯交流为辅,教师问题为桥的教学思路展开的,这个环节我分四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师生携手,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的学习,所以我请同学们观察刚才汽车路程和时间的统计表,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回答、以下的问题(用多媒全出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还可以从表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交流后回答,师随着学生的回答作必要的板书

  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在学生回答后即使还很完整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步骤、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在这步骤中学生装已基本掌握了探求正比例关系的方法,我出示例2后,直接说:请同学们利用我们研究例1的步骤和研究方法,自己来研究一下布的数量和总价,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