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推荐3篇)

时间:2014-04-05 08:21: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鸡兔同笼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鸡兔同笼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也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代数方程章节中常见的题型。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代数方程的解题技巧。

教学目标:

1.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会通过代数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代数方程的列式方法;

2. 理解代数方程的含义和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

1. 准备足够数量的小鸡和小兔模型,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足够数量的代数方程练习题,用于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演示:利用小鸡和小兔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解题方法;

3. 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代数方程,并解方程求解;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代数方程的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5.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6. 总结:总结解题方法和步骤,强化学生对代数方程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代数方程解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代数方程的含义和解题步骤,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鸡兔同笼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一个经典题型,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代数方程解题的技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掌握程度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教学目标:

1. 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通过代数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熟练掌握代数方程的列式方法;

2. 理解代数方程的含义和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

1. 准备足够数量的小鸡和小兔模型,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足够数量的代数方程练习题,用于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2. 演示:利用小鸡和小兔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解题方法;

3. 解题步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代数方程,并解方程求解;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代数方程的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5.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6. 总结:总结解题方法和步骤,强化学生对代数方程的理解。

教学反思:

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题,帮助他们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代数方程解题的技巧,还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鸡兔同笼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鸡兔同笼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1课时 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P116页的练习二十五的第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感受中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用列表、假设等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迁移思维的.能力,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熟练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再一次亲历列表法、假设法等解题的过程,深刻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教学难点: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鸡兔同笼”是一道有名的中国古算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许多小数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

  师:你知道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几种方法吗?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列表法,适合数据较小的问题。

  生2:假设法,一般情况都适合,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复习“鸡兔同笼”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摆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用了19根小棒。(任意两个图形之间没有公共边)你能算出分别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和多少个正方形吗?(学生回答)

  师:星期日,小英一家八口人到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票价是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买门票共花去210元钱,其中儿童有几人?(学生回答)

  师:三年级(4)班48人去北海公园划船,租了大船和小船共10条,每6人克坐满一条大船,每4人可坐满一条小船,且每条船都没有空位,他们租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学生回答)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复习“鸡兔同笼”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生1: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生2:我学会了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

  生3: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性。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总结得出: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先提出假设,如果假设后的情况与实际不符,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我们进行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结果,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逐一板书:假设、调整、检验)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假设→调整(列表、画图)→检验

鸡兔同笼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