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通用3篇)

时间:2016-06-01 07:35: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篇一

本节课主要围绕热的传递展开,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的传递方式,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

2. 难点: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铁球、木球、塑料球。

2. 实验材料:冷水、热水、冰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出问题:“为什么冷水和热水会渐渐变热?是怎样传递热的?”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水瓶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3.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热的传递方式,分析实验结果。

4. 拓展:让学生思考其他热传递的例子,如太阳的热能传递等。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篇二

本节课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热的传递,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热的传递方式,掌握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热的传递方式及影响因素。

2. 难点:热传递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铁球、木球、塑料球。

2. 实验材料:冷水、热水、冰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热的传递,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太阳能传递热到地球?”等问题。

2.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递速度。

3.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材料的热传递特点。

4. 拓展: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情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了热的传递方式,培养了观察和实验能力,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提供了锻炼机会。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篇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

  2.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

  3.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扎实完成自己的任务。

  科学知识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3.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金属棒、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支架、温度计、大烧杯、小烧杯、热水、冷水。 拓展课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有关热辐射的.录像资料。

  一.教学导入

  1.演示:将开水倒入杯中,放上汤匙,过会儿,让学生摸摸。

  2.提问:“汤匙变热了,热怎么传递过来的?”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后,

进入下面的实验研究。

  二.活动 物体怎样传热

  1.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2.猜测:火柴棒掉落的顺序会怎样?(猜测的理由)

  3.交待实验注意事项。

  4.学生实验。

  5.汇报。

  6.检查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7.归纳: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三.活动 测量变化的水温

  1.组织学生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两杯水最后会怎样?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2.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样进行?

  3.分组测量,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

  四.拓展:热的传递方式

  多媒体课件辅助介绍。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热的传递(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