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钟》教学反思【最新3篇】

时间:2019-04-08 09:29: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认识时钟》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认识时钟》这一内容时,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时钟的认知能力的不同。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时钟的读法和指针的运动规律,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在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我认为提高学生对时钟的认知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首先,我发现通过实际操作时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钟的原理。在教学时,我引入了一些实物时钟和模拟时钟的教具,让学生们亲自操作指针来模拟不同时间的显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时钟的运行规律,加深他们对时钟的认知和理解。

其次,我认为在教学时需要重视巩固和练习。学生对时钟的认知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来加深。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时钟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能够继续进行练习和巩固。我还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时钟的显示,提高他们对时钟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合通过图像和动画来理解时钟的运行规律,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来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他们对时钟的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认识时钟》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学生对时钟的认知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练习和个性化教学,我相信学生们对时钟的认知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加强。

《认识时钟》教学反思 篇二

在进行《认识时钟》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时钟的认知能力受到了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们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在教学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较弱,导致他们在读时钟和计算时间时出现了困难。因此,在进行时钟教学时,我认为需要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首先,我认为可以通过一些数字游戏和数字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在课堂上,我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让学生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认识数字、运算数字,提高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我还可以设置一些数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练习和巩固,加强他们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其次,我认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在教学时,我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展示数字的形态和运算规律,让学生们通过视听的方式来学习和理解数字。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字的意义和运用,提高他们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最后,我认为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来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和指导者,他们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帮助学生进行数字的学习和练习。因此,我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他们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认识时钟》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提高学生的数字认知能力是提高他们对时钟的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数字游戏、多媒体教学和家长合作,我相信学生们的数字认知能力会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加强,从而提高他们对时钟的认知能力。

《认识时钟》教学反思 篇三

《认识时钟》教学反思范文

  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成功的关键是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欢快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识。

  20以内数的顺数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幼儿能正确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2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2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数感。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一组成。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的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在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幼儿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在课前我了解了绝大部分幼儿口头数数的能力,从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幼儿的数数只是唱数,对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是有困难的,幼儿所形成的2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此,我从幼儿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幼儿提供幼儿熟悉的数量是20的实物学具,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A、向幼儿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

  选取了3样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物品(大豆、吸管、幸运星),每桌一种,都是20个。

  B、先估数,再让幼儿自己数一数。使幼儿充分感知2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感受到要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1、 在数前猜,通过多种形式的估数,促进幼儿的数感形成。

  针对一年级幼儿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提高幼儿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数感。

  A、 在幼儿数数、观察主题图、等各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数数之前先估数,

  让幼儿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使幼儿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幼儿的估计意识。

  B、 在数20个物体之前先请幼儿数出10个物品,感知10个物品是多大一

  堆,再数出10个物品,让幼儿感知2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物,估计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约是多少。通过让幼儿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幼儿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幼儿的数感得到发展。

  3、自主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学习方式。

  A.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教学中注意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就数数而言,幼儿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幼儿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幼儿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幼儿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B.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认为幼儿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迁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有一些细节的地方还可以处理的更周到一些。与会的老师们也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宝贵的意见,确实是很中肯,经过我课后的反复思量,现在把这些内容简单的'整理一下:

  1.幼儿上实物展示台数星星的时候,由于手指比较粗,有几次遮住了在数的星星,使幼儿数数的节奏和演示的幼儿拨动星星的节奏出现了短暂的拖拍现象,虽然没有影响到最后数数的准确性,但还是有一些遗憾。如果能使用一个小

小的长柄勺子作为工具来拨动,效果会更好。

  2.作为奖励的一种手段,本节课运用了“贴红花”的方式。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但在实施的时候,奖励的时机和数量还要把握的更恰当一些。像最后一个环节中,奖励的数量有些多,所以作用也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3.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要求幼儿快速的估计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人?要求的表述幼儿没有很理解。我的本意是要求幼儿估计出老师和幼儿共有多少人,但部分幼儿理解成了只估计在场的老师的人数,出现了一些小偏差,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如果能稍微够改动一下表述的语句,“我数到3,你们回过头快速的看一看,估计一下有多少老师和幼儿?”这样效果会更好。

  认识日历教学反思

  日历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一上课,我就让幼儿带着问题(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自学,接着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约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一个拳头法和两个拳头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些幼儿还是不感兴趣,于是我采用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儿歌也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幼儿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为儿歌记忆既轻松又便于记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发现、去讨论。我让他们讨论,对于平年和闰年你有些什么认识。幼儿经过讨论说出几几年是闰年,顺着他们的思路我又让他们去讨论闰年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被4除没有余数的是闰年,紧接着有问2100年的二月是几天,幼儿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诉幼儿2100年的二月是28天,这是什么道理呀,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利用这种好奇心,我告诉幼儿,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数时,必须被400除没有余数,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一课的教学效果不错。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

《认识时钟》教学反思【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