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反思【优质3篇】

时间:2014-03-05 02:33: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而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妨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一番反思。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否仍然适用于当今的小学教育。在过去,老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学生则是 passively 接受知识。但是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而老师的角色也应该更多地转变为引导者和辅助者。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项目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我们也需要反思小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也需要反思小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是教育的重要主体,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综上所述,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只有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教育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二

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妨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的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我们也需要反思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单一,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也需要反思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科考试、作业评定、综合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只有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篇三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思索,加上平时与同事们的交流、探讨,我对“构建理想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几点的感悟和疑惑。

感悟之一备课、授课方式的转变。

通过“五环节”备课、上课,可以让自己的思绪在笔尖滑动,把自己的教学设想融入到课堂中。真正体验课堂教学的快乐,特别当你的“心血”在课堂上对学生们展示,而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时,那种别样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看了一位老教师的备课,他在自己反思中这样写道:“真没想到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么高!看到学生们学的快乐,我也感到高兴。”当看到这时,我想了好长时间!

感悟之二学生的参与度。

“五环节”上课,我渐渐懂得了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在我的英

语课堂上,在学习每个模块的语音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并用上所给的两个单词造句子(要求每位同学都说,有小组长检查),例如学习dog和fox时,学生这样说:I like dog and fox .Yesterday , a dog ate a small fox. Dog and fox are good friends.等等

感悟条之三是学生的练习。

理想课堂的“自主、合作、交流”,不在于它的有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感悟之四知识拓展。

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五年级英语的教学我认为有必要给学生们拓展以下比较简单的语法知识,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很有必要。

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听课中,对教学中还发现了几点问题和疑惑:

疑惑之一多了师生互动,少了自然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一段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应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情的表演;这里可以没有语惊四座的回答,但不可以没有情感的真实流露。一位教师为了操练句型“What do you want?I want some…”设计了一个“追圈”游戏。活动开始,教师先提问“What do you want??”学生回答:“I want some milk.”教师就给他一个milk的头饰,然后请回答过问题的几个学生走到讲台前围成一圈蹲下,一学生在圈外,蹲着的学生问:“What do you want”圈外的学生一边沿着圈跑,一边回答“I want some bread.”那么戴有bread头饰的学生就必须迅速起立并追赶圈外的学生,一圈以后没有追到,他就代替圈外的学生继续转圈。这样的活动几轮进行下来,学生一个个笑逐颜开,但这样的参与,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没有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而且,这样的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是机械性的操练,是为操练而操练,没有考虑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交际性,试想:“What do you want?”和跑圈回答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大班额教学形式下,这样的课实际操作效率又有多高?这样的课,气氛是热闹的,学生是兴奋的,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呢?

疑惑之二多了鼓励评价,少了客观公正

理想课堂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主张教师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考的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于是乎,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嗨,嗨,你真棒!”“你真聪明!”“棒极了!”的表扬声。如有一位教师在讲解句型“It’s delicious”时,首先自己拿起一只橘子,边剥边尝了尝,然后意犹未尽地说:“Oh,It’s delicious.”然后,让学生也来尝一尝,说一说。自然,有些学生说得很好,表演得也很好,也赢来了教师的表扬和小奖品,赢来了听课教师的一片赞叹,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热闹非凡,不知是教师没有留意,还是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并没有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的发音错误。我也发现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尝到水果,没有争取到发言的机会和小奖品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太没意思了!为什么老师没有点到我?”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没有错,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是:一节课如果总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语,把表扬当作一种公式,那这种表扬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吗?教师随意的、主观的评价能否让学生感到评价的公正?是否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惑之三多了小组“合坐”,少了合作讨论

理想课堂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而如今课堂上经常出现形式上的小组“合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而且无论什么课都用,好像用得越多,理想课堂的精神就贯彻得越好。我听了一位语文教师的综合实践课——《我的家庭》,他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家庭的环节,教师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灵活地将所学内容贯彻、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可是,由于教师没有做很好的铺垫和示范,为了所谓的“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没有必要的解释,结果学生在活动时,由于目的不明确、操作不到位而使得活动很凌乱。讨论时,各说各的,到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好请个别学生做小组汇报,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操练的情况下将这个活动匆匆收场,一个独特的设计就在匆忙、凌乱之中结束了。这种合作学习只是为优等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而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最后套用一位老师的话:“我们要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反思【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