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蒙亮牛板筋【精选3篇】

时间:2013-09-02 08:24: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蒙亮牛板筋 篇一

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的音乐教学中,蒙亮牛板筋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曲目。这首曲子旋律简单优美,既适合学生们欣赏,又适合他们学习演奏。在教学这首曲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和表演这首曲子。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们先聆听这首曲子。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曲子的曲调结构,让他们了解曲子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曲子的整体结构,为学习演奏打下基础。

其次,教师可以教导学生演奏这首曲子的乐谱。学生们可以通过弹奏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来演奏曲子,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技能。在演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节奏感和音准,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曲子的美妙。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合奏演练。学生们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合,通过合作演奏这首曲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在合奏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倾听、互相配合,共同创造出优美的音乐效果。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会表演。学生们可以在音乐会上展示他们学习蒙亮牛板筋的成果,让家长和同学们欣赏他们的表演。通过表演,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自信心,还可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总的来说,教学蒙亮牛板筋这首曲子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和表演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和表演这首优美的音乐作品。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蒙亮牛板筋 篇二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中的蒙亮牛板筋是一首极具中国特色的曲目。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富有节奏感,是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好素材。在教学这首曲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音乐文化,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

首先,教师可以讲解蒙亮牛板筋的背景和来历。学生们可以了解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以及表达的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曲子的内涵。通过讲解,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蒙亮牛板筋的演奏方式。学生们可以学习演奏这首曲子的技巧和要领,通过练习来提高演奏水平。在演奏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培养他们对中国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相关的中国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其他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拓展他们对音乐的视野。通过欣赏,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中国音乐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国音乐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们可以参观音乐博物馆、音乐表演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和发展。通过体验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总的来说,教学蒙亮牛板筋这首曲子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技能,还可以增强他们对中国音乐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为他们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蒙亮牛板筋 篇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五)蒙亮牛板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默认分类 2010-04-12 15:40:43 浏览11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课《春天》 教案   春天(1)   教学目标:   1、当真聆听《小燕子》,通过对春天里万事万物的描写,养成仔细察看事物的习惯,并发生热爱大做作的美妙情绪。   2、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雨沙沙》,通过配合表演,学会与人协作与人相处来表现春天的情景。   教学设想: 通过感受春天――话说春天――表现春天这样三个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寻找春天表现春天,造就孩子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的美,让学生在聆听、演唱、游戏中感受春天的气味。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沙锤、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   聆听《小燕子》   1、播放《小燕子》的音乐,模仿檐子飞的动作在老师的带领下“飞”进教室,飞到座位上。   2、引题:小燕子什么时候飞回咱们这里?你会用什么方法欢送小燕子的到来?   3、再次聆听感受,做一只快活的小燕子,自由的翱翔自由的歌唱。   二、话说春天: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静静来到?能用简略的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三、 表现春天   (一)情景表演春天   1、用小鼓模仿春雷声。方才我们说了很多春天的美景,老师还想让大家听一听春 天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   2、模仿创编雷声节奏,用小鼓伴奏。   3、雷声过后,下起了绵绵细雨,你能模仿一下下雨的声音吗?   4、你能用手头的工具(报纸和沙锤)来模仿雨声吗?   5、模仿风声节奏。师:刚下完雨,这时又听到了了什么声音?(教师模仿风声,学生随着模仿。)   6、情境表演。教师念对白,学生分组表演,六个小组,两组模仿雷声, 两组模仿雨声,还有两组模仿风声。   师:漂亮的春天来到了,忽然响起了阵阵春雷(轰隆 隆隆 隆―)。雷声过后又下起了阵阵细雨(用报纸或沙锤模拟雨声节奏沙沙 沙沙 沙沙 沙沙),同时还刮起了风(呼呼 呼 呼)。   (二)学习《小雨沙沙》   1、初次聆听歌曲,说说小雨是怎么样在唱歌的?   2、再次聆听歌曲,说说雨中是谁在谈话?说了些什么?   3、聆听歌曲录音,用沙锤在“沙沙沙 沙沙沙”处为歌曲伴奏。   4、聆听歌曲录音,用沙锤在“沙沙沙 沙沙沙”处为歌曲伴奏。   5、师生随同伴奏有节奏读歌词。   6、跟琴学唱歌曲。   (1)让老师表演种子学生扮演小雨,内蒙牛板筋,一起来接唱歌曲。   (2)师生调换角色演唱。   (3)指点演唱。种子在土壤里已经等了很长时间,终于盼来了一场春雨,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天空里下的是小雨,所以我们演唱时声音应当是怎么样的?   (4)齐唱歌曲。   7、动作创编。大家的歌声真好听,如果你能给这首歌加上几个动作表演一下,那 么这首歌就更棒了。   (1)同桌间相互磋商,一个演种子,一个演小雨,比一比看哪对同桌表演的最好。   (2)随音乐群体展现。   (3)师生一起律动。   四、 课堂小结、下课。   春天(2)   教学目的:   1、仔细聆听《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能用碰铃为乐曲作简单的伴奏。   2、能用柔跟的声音演唱《布谷》第一段歌词,并能和《杜鹃圆舞曲》比拟较说出旋律类似的地方。   教学假想: 《杜鹃圆舞曲》和《布谷》都是三拍子的歌曲和乐曲,所以我采用了打拍子、用碰铃伴奏等方式让学生来领会三拍子音乐的强若特色。《布谷》这首歌在学唱时是有难度的,所以我把它分成两课来学,本课先学第一段,通过用不同的方式重复聆听让学生熟习音乐,在通过让学生听老师范唱说说那些音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来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教学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碰铃   教学过程:   一、境导入、引发兴致   1、播放《小燕子》,边唱边学小燕子飞进教室,飞到座位。   2、春天来了,底本冷冷僻清的大森林里又开端变得热烈起来了,杜鹃鸟也站在枝头舞蹈呢。   二、感受体验、理解表现   聆听《杜鹃圆舞曲》   1、整聆听全曲,初步感触乐曲情绪,说说音乐中的杜鹃鸟是怎么样在跳舞的?   2、细聆听第一段,把你听到的杜鹃鸟的叫声学学给大家听听。   3、感受三拍子的特点,用碰铃给第一段音乐伴奏。   4、在游戏中再次感受音乐。做一只欢快的杜鹃鸟,和着三拍子的音乐节奏做杜鹃鸟飞的动作,听到轻快乐泼的音乐时站起来飞,听到幽美的音乐时坐下做杜鹃鸟飞的.动作。比一比哪只小杜鹃的舞跳的最难看。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熟悉《布谷》的旋律,唱会第一段歌词。   1、首次完整聆听歌曲。森林里呀真热闹,这边杜鹃鸟刚跳完舞,听那边又有谁在歌唱了?竖起耳朵细心听。   2、再次凝听歌曲,说说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到?你能把布谷鸟的啼声学学给同窗听吗?   3、持续聆听歌曲,你能找出与《杜鹃圆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吗?   4、跟着歌曲录音,用自己爱好的方式拍一拍。   5、听歌曲录音,编一个布谷鸟飞的动作,蒙升阳牛板筋,合着音乐节拍,在第一段时站着做,第二段时坐着做,第三段时蹲着做。   6、听老师范唱歌曲,仔细看歌词,说说哪些字唱的时间长?   7、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 通过听老师范唱和比较,说说自己是怎么唱准节奏的。   8、分组竞赛。   四、节奏创编,练习伴奏   1、布谷的歌儿真动人,假如我们给它加上适合的伴奏的话,那它的歌儿 就会边的更动听,请小友人们动头脑想一想加上什么样的伴奏好听?   2、在老师的启示率领下一齐创遍节奏。   3、训练用碰铃为歌曲伴奏。   4、分组展示。   五、课堂小结,下课。   春天(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唱《布谷》《小雨沙沙》,能唱准第二、三、段的节奏,能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并用动作来表现歌曲。   2、能细心肠视察生活,通过生活休会寻找大天然的各种音响,并模仿出这些声音的节奏。   教学设想: 《布谷》是一首比较难的三拍子歌曲,歌中有多处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难点。第一段歌曲书本中是以格子字谱的情势涌现,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觉,所以我把第二段和第三段也自制成赞助学生唱准节奏。   教学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碰铃、自制格子图谱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播放《杜鹃圆舞曲》,和着三拍子做杜鹃飞的动作,听到乐曲情绪改变时,做相应的动作,音乐完后情绪飞回座位。   二、学唱歌曲   1、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有节奏的律动。   2、用轻快、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听老师范唱第二、三两段,学生看了格子字谱,点格子聆听演唱。   4、再次聆听老师范唱第二、三两段,说说那些字唱的长哪些字唱的短?   5、按节奏读歌词。   6、轻生跟琴学唱。   7、同桌互相辅助学会难点句。   8、整首歌曲完整演唱,分角色演唱。   9、听录音,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   10、用碰铃为歌曲伴奏演唱。   三、拓展延长   (一)节奏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声音,观看P7页上的丹青,你能从画面上听到哪些声音?并把这些声音用节奏模仿出来。   2、各小组汇报,把自己发明的图片中的声音读出来。   3、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多声部练习。多个声部练习时,要逐声部进入,学生可依据老师的讲解和提醒进入。   (二)春天音乐会   1、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分角色表演唱。   3、你还晓得哪些对于春天的歌曲?看老师表

演《春天里》。   4、学生本人表演关于春天的歌曲。   四、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 放牧   一、教学内容:   1、 聆听《牧童》   2、 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   3、 表演《牧童》   4、 表演《放牛歌》   二、教学总目标:   1、 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牧童生活的变更。   2、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摸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3、 正确有情感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参加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三、教材剖析:   1. 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牧童到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存在浓烈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4、3/4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局部组成。这首歌以遍及九年制任务教导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期,“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幻想。   2. 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蒙亮牛板筋。采取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构造。本曲像一幅田园景致画,表示了作者对大天然、生涯的酷爱,这种发自心坎的感情被大多数人所接收,成为人们爱好的本国歌曲之一。   3. 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歌曲的节奏伸展,旋律精美抒怀。歌词以童心刻画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画出一幅俏丽的原野景色,抒发了小牧童安闲放牧的高兴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停止全以小牧童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奇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满的审美感受。   4. 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乐生动,很有生气。有趣的是聪慧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弥补,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饱满。在歌唱中,我们好像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高采烈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第一首学生比较轻易控制,学习起来比拟的轻松,第二首歌曲不是很难,然而学生在演唱时容易把第一遍的最后一句的低音唱成高音,这个处所老师要多加提示。其次两首歌的情绪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蒙亮牛板筋【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