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2-09-02 06:42: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法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和误解的部分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小学生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及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是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的运算方法。

2. 讲解:介绍除法的符号“÷”及读法,讲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4. 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除法概念,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度。

2. 启发式教学法: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组织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除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3. 课后小测:设计一些小测验,检验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这份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初步认识除法,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二

除法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数学运算之一,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技能。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我们设计了一份《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难点:理解余数的概念及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除法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应用场景。

2. 讲解:介绍除法的符号“÷”及读法,讲解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概念和作用。

3. 练习:设计一系列简单的除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4. 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除法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

3. 情境教学法: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除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效果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除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3. 定期测验:定期进行测验,检验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通过这份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初步认识除法,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三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

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第一个红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第二个红点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自主练习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次强化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 : 1、是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具:课件、磁钉。 学具: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师:秋天到了,森林里的果子都熟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正准备开一个丰收庆祝会呢。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有小熊猫,小猴子,小兔和小松鼠。 师:这些小动物们齐心合力,准备了哪些好吃的`食物?你知道这些十五分别是为谁准备的吗? 生:熊猫吃竹笋,猴子吃桃子,松鼠吃松果,小兔吃萝卜。 师:你说的真棒,看来你的课外只是还真丰富! 2. 探索新知。 活动一:分竹笋 师:看到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快看小熊猫,它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 生:新鲜的竹笋,一定很好吃。 生:有10个竹笋,该怎样分呢? 师:对呀,10个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样分呢?请大家拿出10个圆片,代替10个竹笋,按你的想法分给两只熊猫。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我把10个竹笋分成了6个和4个,给大熊猫6个,给小熊猫4个。 生:我把10个竹笋分成了5个和5个,两只熊猫分的一样多。 … ….. …. ……… 师:大多数同学选择 了哪种分法? 生:把10个竹笋分成5个和5个。 师:为什么大家觉得这样分比较好呢? 生:因为这样分比较公平,两只熊猫分得同样多。 师:对,只有公平的分才会让每只熊猫都满意。 (课件出示:又来了3只熊猫。) 师:怎样把10个竹笋平均的分给5只熊猫?先自己摆一摆,再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 生:我每份分2个。(注意引导学生1个1个的分) 师:这种方法公平吗? 生:公平。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课件出示:小动物们又采来15个竹笋。) 师:15个竹笋分给5只熊猫,要让每只熊猫都满意,应该怎样分? 生:应该公平的分。 师:自己动手分一分吧。谁愿意说说分得的结果? 生:我分了5份,每份分3个。 师:刚才我们帮可爱的熊猫分竹笋,每次分的结果都是公平的,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公平吗?(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活动二:分桃子 师:20个桃子要分给5只小猴,怎样提出一个关于平均分的问题? 生:每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桃子? 师:刚才在分竹笋的时候,有的同学分的又对又快,有的同学比较慢,看来平均分还是有窍门的,所以在帮小猴分桃子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边分,一边思考自己的方法,分完后在小组交流一下。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分法? 生:我是1个1个分的,直到分完。 生:我是2个2个分的,两次就分完了。 生:我是根据四五二十的乘法口诀来分的。 师:谁的食物还没有分?你想帮谁分,该怎样提出问题呢? 生:每只小兔平均分到几个萝卜? 生:每只松鼠平均分到几个松果? 师:请你任选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活动三:分萝卜和松果 师:分完食物,小兔没急着吃,他们正在商量事情,仔细听。(放录音:每只小兔分3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师: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萝卜试着分,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3个3个地分,分了4份,说明可以分给4只小兔。 师:观察分得的结果,想想这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生:是平均分,因为每次分的同样多。 师: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学生试着分,可以用圆片摆,也可以用乘法口诀的方法。) 生:可以分给3只松鼠。 3.自主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一题 让孩子再次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完成自主练习第二题。 孩子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4.你的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