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13-07-02 06:38: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标题:认识正方形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正方形,并区分正方形和其他形状

2. 能够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正方形

3. 能够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难点: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正方形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直尺、量角器、图形卡片等教学工具

2. 准备课件或者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3. 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光线和空间供学生操作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形卡片,让学生认识正方形,引出正方形的特点

2. 讲解:通过课件或者黑板上的示意图,讲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3. 操练: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练习纸上画出正方形,并计算周长和面积

4. 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题,巩固正方形的认识和计算技能

5. 拓展: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正方形,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正方形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准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正方形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标题: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 能够用手工制作常见的立体图形模型

3. 能够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难点:用手工制作立体图形模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各种颜色的纸、剪刀、胶水等制作立体图形模型的材料

2. 准备课件或者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3. 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桌面空间供学生制作模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模型,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通过课件或者黑板上的示意图,讲解常见立体图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3. 制作:让学生用颜色纸和胶水制作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常见立体图形模型

4. 计算:让学生计算所制作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5. 总结:让学生总结不同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用手工制作常见的立体图形模型,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可以分钟面时间、经过时间两个方面,从而正确把握有关时间计算的概念。

  2、正确计算一天之内的经过时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两种时间概念:

  1、我们学习了两种记时法,老师这儿有一句关于时间的话,来看一下:妈妈上午8时,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板书:8时、8小时)

  (1)读一读,问: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请你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要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加以规范:

  8时:它表示上午的一个时刻,那时我们正在上课,它还可以写成8:00;

  8小时:它指的是一段时间。

  出示钟面(画一画)……

  指出:8时,是表示的某一时刻,用“时”来说,它是一个钟面时间。(板书:钟面时间—时)

  而8小时,是从8:00开始数8个小时,到下午4时下班,这一段时间里经过了8个小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时刻。)(板书:经过时间—小时)

  (3)指板书说:时,一般是指钟面上的几时,它表示的是钟面时间;小时,它一般表示的是从某一个时间开始到另一个时间结束,它是一个经过时间。(用点●和箭头在钟面旁加以区分)

  2、判断,仔细听老师说的话,想:这是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

  老师晚上10时睡觉;老师晚上睡10小时。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一些钟面时间来简单地算经过时间。

  二、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

  1、出示:老师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时下班,上午要上班几小时?

  (1)出示题目:这里的早上7:00、中午11时是什么时间?问题求上午要上班几小时是什么时间?

  (2)学生计算。

  (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实物投影反馈)

  板书:11-7=4(小时)

  11:00-7:00=4(小时)

  讨论:4的单位是时?还是小时?可以写成4:00吗,为什么?

  (4)结:像这样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几时减前面的几时。

  2、王师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饭,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时间?

  (1)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说说怎样计算:要求的是什么时间?(经过时间)还能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吗?你是怎么减的?

  教师借助0—24小时图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方法。

  7:30——10:303小时,再加30分钟,是3小时30分

  7:30——11:304小时,再减30分,是3小时30分

  教师重点介绍横式书写方法,先减分再减时,分不够减想时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时30分

  3、练一练:同学们下午1:00开始上课,下午4:2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有多长时间?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示图,补充银行营业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1)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

  说说所标内容是什么意思?尝试练习

  (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的?

  (3)比较得出结果

  师结: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若两个时间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若两个时间,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时间先化成24时记时法,再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经过时间只要怎样计算?该注意什么?(单位;下午时间转化成24时记时法;退1作60来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2、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3)

  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2)

  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

  现在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

  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

  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

  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表示一下?

  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二分之一,在数学上叫分数。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份呢?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学们指着刚才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同位互说)

  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学生操作)

  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

  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

  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还有涂其它图形的吗?

  5、小练习

  老师也表示了几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同学们当小老师判断一下,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为什么?

  师: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前提,没有平均分,分得结果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二)认识四分之一

  同学们,把刚才分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你发现了什么?谁是谁的四分之一?

  这一份呢?

  每份都是这张圆形纸的四分之一。

  谁来说说,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三)认识三分之一

  这张纸片,阴影部分能用分数来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怎么证明这样分是平均分?(剪开)

  大家的眼真锐利。

  能说说,什么是三分之一?

  (四)认识几分之一

  1、独立探索

  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好?

  谁愿把你创造的分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可能出现几分之几的分数,不要回避,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老师刚才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创作的分数,一起来判断一下?

  同学们,真聪明,创造了那么多分数,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来吗?

  能不能都写出来?

  分数有多少个?

  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今天,学习内容在课本75-76页,请同学们看书。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位两个,举个分数,互相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3、小资料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那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想知道吗?

  一起来看个小资料,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想?

  三、练习应用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课都积极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较灵活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咱们班同学真聪明,这节课上到这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X2+宽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

  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交流、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