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第25课教案【优选3篇】

时间:2016-03-03 08:41: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六上语文第25课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荷花》

教学目标:

1. 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悟生活,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理解和朗读。

难点:通过荷花的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荷花图片、课文PPT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1. 初识荷花(5分钟)

教师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荷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朗读课文(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荷花》,并解释生字词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理解(1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对荷花的描写和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荷花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4. 想象写作(15分钟)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荷塘之中,感受荷花的清香和美丽,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情景。

5. 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荷花的美丽之处和生长环境,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热爱自然。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和热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是一堂富有情感的语文课。

六上语文第25课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荷花》

教学目标:

1. 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悟生活,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课文理解和朗读。

难点:通过荷花的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荷花图片、课文PPT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荷花的第一印象,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课文朗读(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荷花》,并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课文分析(15分钟)

教师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眼中的荷花是怎样的。

4. 课文赏析(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荷花的美丽之处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5. 创意表达(10分钟)

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写诗等方式表达对荷花的理解和感受,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热爱自然。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荷花的描写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和热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是一堂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语文课。

六上语文第25课教案 篇三

西师版六上语文第25课教案

看戏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学习场面描写。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场面描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      例:颦Pín 〔皱眉〕〔上下结构]    2.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三、阅读新课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板书)   (三)点名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速读第三段    要求:1.画出两个比喻句。并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六)、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 板书:暴风雨、雷鸣   “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

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对照板书,试背本段。               第二课时   一、学生读自己写的关于声音的片断,集体评议   二、齐背第四段   三、学习新课   (一)男生齐读第五段,女生思考:听到这样神奇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注意抓关键词。   “鸦雀无声”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学生快速查词典,结合语境,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二)女生齐读第六段,男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本段内容。   (三)这位精湛的艺术家是谁呢?他已66岁高龄,表演仍能创造“奇迹”,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七段。   (四)讨论明确以上问题。   四、教师小结   本文标题“看戏”,中心意思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放在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上,特别是对观众的表现,着力渲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   五、齐读全文,加深理解   六、布置作业:三维导学
六上语文第25课教案【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