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课文优秀教案【经典3篇】

时间:2014-04-09 03:27: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优秀教案 篇一

教案名称:探索成长之路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包括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2. 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过程和遭遇,探讨成长中的困难和挑战。

2.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出课文中的主题“成长”。

2. 学习: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讨论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遭遇。

3.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4.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总结: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学会通过思考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优秀教案 篇二

教案名称:勇敢面对挑战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人物的成长过程和遭遇,包括遇到困难和挑战时的反应和选择。

2. 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解决问题。

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过程和遭遇,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挑战。

2.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 学习: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讨论课文中人物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3. 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面对挑战时可能的解决方法。

4. 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总结:通过展示和讨论,总结勇敢面对挑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通过合作和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勇敢面对挑战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优秀教案 篇三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简单介绍作者田晓菲。

  二、默读全文

  要求:将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词

语或者是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出来,读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这一段表达了什么内容,注意勾画那些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的语句。

  三、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讨论:

  1、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那么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一个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写去写北大的?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5、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6、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设计思想

  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理解之间的联系,通过朗读、精读第4、9、10、11、15、17段体会作者所表现的对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让学生学习制作词语卡片或词语笔记。

《十三岁的际遇》课文优秀教案【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