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教案【经典6篇】

时间:2017-06-04 02:21: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一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小猫钓鱼》。

2.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珍惜友谊。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难点:理解课文的寓意,如何通过故事培养学生的品德。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小猫钓鱼”的故事背景。

2. 教师朗读全文,学生跟读。

3. 分段解读课文,注重生词解释和情感表达。

4. 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猫和小鱼之间的友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友谊。

5.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6. 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动画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四、课堂作业

1. 背诵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 完成关于“珍惜友谊”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品德,增强友情意识。同时,通过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二

《七色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七色花》。

2.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掌握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七色花的美丽。

2. 教师朗读全文,学生跟读。

3. 分段解读课文,注重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4. 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意象和意义,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5.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诗歌等形式表达对七色花的理解。

6. 欣赏其他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画作、音乐等,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四、课堂作业

1. 背诵课文中的一段诗句。

2. 完成关于“美好生活”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审美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有《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男孩》和语文园地六组成。是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写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彻始终。寓优秀的品质教育与生动有趣的课文中,既有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又有心理描写。

  《画家和牧童》是一个优秀历史的故事,讲述唐朝著名画家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虚心向牧童学习。

  《我为你骄傲》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9个生字,会写3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

  3、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也要谦虚谨慎,懂得孝敬父母、

  关爱他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重点是目标1、2、3难点:目标3

  四、教学方法:

  结合插图、读议结合;指导默读、读中悟理

  五、学习方法:

  默读、置疑、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时间:

  12——14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书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说清:鞋子为什么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点。领悟“依偎”这一词语的意思。

  3.能够恰当地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设计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把握住以下内容要点:

  ①我发现雏鸟藏进鞋子,看到树上的鸟在叫,明白它是从树上掉下来的。

  ②我发现雏鸟望着树上的鸟妈妈叫,就托起它爬上树。

  ③我发现鸟窝很高,爬不上去只好放弃。

  ④我发现雏鸟把我的鞋子当成了它的家,就把雏鸟装进鞋子,并把鞋子放到树杈上。

  ⑤我发现鸟妈妈不敢靠近鞋子,就走到远处观察。

  ⑥我看到鸟妈妈和雏鸟依偎在一起,才放心了。

  三、细读课文,交流评议。

  1.自学思考:

  ①一只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杈上呢?请读一读棵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②“我”在睡梦中惊醒,发现鞋窝里有一只雏鸟,“我”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后来“我”又发现了什么?做了什么?

  2.在理解课文时,要抓住一些词语进行探究。如:“依偎”一词写出了鸟妈妈和雏鸟安详幸福的挨在一起的样子,在议论课文内容时,就要引导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引导他们想象“依偎”是怎样一种情景。

  3.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我”发现雏鸟的处境而自觉自愿地救助它,并没有写想些什么,这反映了“我”儿时的天真、朴实以及爱护鸟类的习性。

  4.关于“以后会发生的事情”,建议给学生以下提示:

  ①“我”回到家,爸爸妈妈会怎样看待这件事?

  ②小朋友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会有什么议论?

  ③别人看到树杈上有一个鞋子,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四、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身边的故事。

  依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述发生在身边的趣事。教师可先示范,自己讲儿时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由学生自由结组,在小组内活动;再组织学生在讲台前讲给全体同学。

  五、学习生字,记忆字形。

  1.指导书写:

  “蟋蟀”这两个字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写法,还要强调“悉”的前三笔是“乊”。“掘”“唧”“喳”都是形声字,要读准它们的字音。

  2.书写生字。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并正确书写七个会写的生字,学习一个新笔画“竖弯”。

  2、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农谚所提示的时间的变化。

  3、处理课后练习,相继发展语言。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掌握新的笔画。

  教学难点:

  背诵谚语。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观看冬天的录像。

  1、你觉得录像的景色怎么样?你知道冬天节气的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冬季节气的课文。

  3、板书:九九歌。

  4、解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准生字。

  3、教师板书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指名读,齐读。

  三、联系生活,感受冬天

  1、联系生活中观察到的和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说一说冬季节气的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如何运用资料,把话说清楚。

  3、汇报交流。

  4自由读,指名读。

  5、小结学习方法。

  四、指导书写

  1、指导“四”的写法。

  认识新笔画“竖弯”,教师在虚宫格中范写,学生仿写。

  2、指导“九”的写法。

  重点指导笔顺。

  3、指导“手”的写法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民族风情,展示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一些学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ɡ)。

  3、分组朗读,全班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释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读课文,想想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着重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