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实用3篇】

时间:2016-02-04 04:50: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 篇一

本节课的主题是《比例的应用》,主要涉及到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同时也能够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方法、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比例的表示方法及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知识。

3. 练习与训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比例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地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 篇二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比例的应用》,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能够理解比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际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比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情况、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在复杂情境下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复习比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实际应用: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分析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情境下比例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4.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例的应用情况,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 篇三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说明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设计通过让学生找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和列举比例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欲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设计以扶代讲,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如用一只羊换一把斧头。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

  同学们算一算,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设计意图:通过“物物交换”,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呈现“玩具汽车换小人书”这一情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想一想。

  师:同学们算一算,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2、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玩具汽车的数量与小人书的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预设

  方法一14÷4=3。5,3。5×10=35(本)。

  方法二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14÷4=3……2,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0×3+5=35(本)。

  方法四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8个玩具汽车=20本小人书,12个玩具汽车=30本小人书,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2+2=14(个),30+5=35(本)。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提出新的`要求。

  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尝试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尝试列式。

  预设

  方法一4∶10=14∶x。

  方法二10∶4=x∶14。

  方法三14∶4=x∶10。

  方法四4∶14=10∶x。

  3、交流汇报写出比例的主要依据。

  4、学生独立解比例。

  5、汇报结果。

  预设

  生1:根据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可以把这个比例转化成4x=10×14。

  生2:我是这样计算的:

  4∶10=14∶x

  解:4x=140

  x=35

  6、出示课堂活动卡,组织学生先和同伴交流,再独立解决。

  (师巡视,适时指导)

  7、验算:把求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自主验算)

  8、教师小结。

  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写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设计意图:将解比例的学习融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解决,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这样学生对新知识就会更加理解。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应用》教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