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优秀教案设计(最新3篇)

时间:2014-05-07 08:24: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优秀教案设计 篇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都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分享一份优秀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 运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匀变速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公式和图像,帮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4. 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

1. 实验器材:小车、光电门等;

2. 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3. 教学软件: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模拟实验。

五、教学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作业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优秀教案设计 篇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个基础但又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下面我将分享另一份优秀的教案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能够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2. 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通过图像和数学公式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现象,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4. 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

1. 实验器材:小车、光电门等;

2.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3. 互动教学:设计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考试测验: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测试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解答等环节的表现。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和兴趣。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不断进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优秀教案设计 篇三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优秀教案设计


  1、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得给他让路。

  2、成功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3、奇迹,就在凝心聚力的静悟之中。

  一、“静”什么?

  1、 环境“安静”:鸦雀无声,无人走动,无声说话、交流,无人随意出进。每一个人充分沉浸在难得的静谧之中。以享受维护安静环境为荣,以影响破坏安静环境为耻。

  2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较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考常考查的知识点】

  1.静力学的受力分析与共点力平衡(选择题)

  此题定位为送分题目,一般安排为16题,即物理学科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具有规范的受力分析习惯,熟练运用静力学的基本规律,如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定律与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等,可涉及两个状态,但一般不涉及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也不至于考查相似三角形法等非常规方法。不必考虑计算题

  2.运动图象及其综合应用(选择题)

  山东卷对物理图象的专门考查以运动图象为代表,立足于对物理图象的理解。可涉及物理图象的基本意义、利用运动图象的分析运动过程、用不同物理量关系图象描述同一运动过程等。以宁夏、海南为代表的利用运动图象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尚未被山东采纳。专题设计为选择题,尽量多涉及不同的图象类型。

  3.牛顿定律的直接应用(选择、计算题)

  与自感一样,超重失重为Ⅰ级要求知识点,此题为非主干知识考查题,为最可能调整和变化的题目。

  但对牛顿定律的考查不会削弱,而很可能更加宽泛和深入,可拓展为具体情境中力和运动关系的分析(选择)、直线、类平抛和圆周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计算题的一部分)。

  此专题定位在牛顿定律的直接应用,针对基本规律的建立、定律物理内涵的理解及实际情境中规律的应用,可涉及瞬时分析、过程分析、动态分析、特殊装置、临界条件,以及模型抽象、对象转换、整体隔离、合成分解等方法问题。

  4.第四专题 万有引力与航

天(选择、计算题)

  此专题内容既相对宽泛又相对集中,宽泛指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内容均可涉及,集中即一定是本章内容且集中在一道题目中。这部分内容也是必考内容,今年考试说明中本章知识点增加了“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Ⅰ)”,“环绕速度”由(Ⅱ)到(Ⅰ)。可以理解为深度减弱,广度增加,最大的可能仍是选择题,也不排除作为力学综合题出现的可能,复习时应适当照顾。需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关注近一年内天文的新发现或航天领域的新成就,题目常以此类情境为载体。

  5.功能关系:(选择、计算题)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是必考内容,要结合动力学过程分析、功能分析,进行全过程、分过程列式。考查形式选择题、计算题

  注意:必修1、2部分考察多为选择题,但在牛顿定律结合功能关系以及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部分综合的计算,出现在24题上,本题一般涉及多个过程,是中等难度的保分题。

  6.静电场主要以考察电场线、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器、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为主

  7.恒定电流以考察电学实验为主,选择中也容易出电路的分析题

  8.磁场以考察磁场对运动电荷和通电导线的作用为主,选择中易出一个题,在大题中容易出与电场及重力场相结合的题目。

  9.电磁感应以选择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导体棒的切割以及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注意图像问题

  10.交流电主要考察交流电的四值、图像,以及远距离输电变压器问题,通常以选择形式出现

  11.热学3-3:油膜法、微观量计算,气体实验定律,热一律、压强微观解释、热二律是重点

  10.选修3-5中动量守恒、动量变化量计算、原子结构中能级跃迁、原子核中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是考察重点。

  三、【静悟注意事项】

  1. 以查缺补漏为主要目的,以考纲知识点为主线复习

  2. 重点看课本、课后题、改错本、以前做过的相关题目

  3. 把不会的问题记下来,集中找时间找老师解决

  4. 必须边思考,边动笔。静悟最忌只动眼动嘴的学习方式,必须多动脑多动手,做到手不离笔,笔不离纸。

  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试说明】

  主题 内 容 要求 说明

  质点的直线

  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知识网络】

  【考试说明解读】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公式 =(V0+Vt)/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

  ⑶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关系:

  ①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②大小关系:V、△V、a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

  ③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在减少还是在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

  7、运动图象:s—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

  下图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s—t图象与v—t图象中的比较.

  s—t图 v—t图

  ①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①表示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0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④t1时间内物体位移s1 ④t1时刻物体速度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补充:(1) s—t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v—t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

  (2) s—t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v—t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3) s—t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v—t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4) s—t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v—t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反.

  【例题:07山东理综】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ON=2MO,M、N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点右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例题:08山东理综】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ABD )

  A.前2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前l0 s内汽车的加速度

  C.前l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推论:

  基本规律: ⑴Vt=V0+at, ⑵s=V0t+at2/2

  推论: ⑴Vt2 _VO2=2as

  ⑵ (Vt/2表示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⑶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

  sⅡ-sⅠ=sⅢ-sⅡ=……=sN-sN-1=△s=aT2.

  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⑴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1:2:3:……:n

  ⑵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s1:s2:s3:……:sn=12:22:32:……:n2

  ⑶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s1:sⅡ:sⅢX……:sN=1:3:5:……:(2n-1)

  ⑷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t1:t2:t3:……:tn=

  10、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研究方法

  ①分段法: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②整体法: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所以可把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公式时,要特别注意v,h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取向上为正方向,则上升过程中v为正值下降过程中v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下时h为负值.

  11、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

  1. 要通过两质点的速度比较进行分析,找到隐含条件. 再结合两个运动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知识求解

  2. 追击类问题的提示

  1.匀加速运动追击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2.匀速运动追击匀加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此时二者相距最近.

  3.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

  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

  【例题:09海南】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和 的面积分别为 和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处.(ABC)

  A.若 ,两车不会相遇 B.若 ,两车相遇2次

  C.若 ,两车相遇1次 D.若 ,两车相遇1次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优秀教案设计(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