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19-07-09 01:10: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一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她教会我们许多关于生命、坚韧和生长的道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教训。

首先,大自然告诉我们生命的循环是永恒的。在四季更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华秋实,万物生长。无论是春天的新芽、夏日的绿叶、秋天的果实还是冬季的落叶,都是生命不断轮回的象征。这告诉我们,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时刻,珍惜自己的生命。

其次,大自然教会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顽强生长的植物,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存。比如荒漠中的仙人掌、山间的杜鹃花,它们都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这告诉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不懈,才能迎接生命的挑战。

最后,大自然让我们学会生长和变化。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长茁壮,再到枯萎凋零。这个过程告诉我们,生命是充满变化和成长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总的来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教会我们许多关于生命、坚韧和生长的道理。我们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学会珍惜生命、坚韧不拔,不断成长,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二

大自然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她用她的语言教会我们许多关于生命和平衡的道理。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找到内心的宁静。

首先,大自然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比如森林中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不要轻举妄动,要懂得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

其次,大自然教会我们要学会放下。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花开花落、树木凋零,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这告诉我们要学会接受生命的变化,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和不快,才能真正享受当下的美好。

最后,大自然让我们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比如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山川河流,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壮丽;或是漫步在森林中,聆听鸟鸣虫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这告诉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总的来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她用她的语言教会我们许多关于生命和平衡的道理。我们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保持内心的平衡,学会放下,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愿我们都能像大自然一样,生生不息,迎接生命的挑战。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3.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话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1)幼儿听配乐诗歌录音。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过渡语: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过渡语: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3.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过渡语:《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揭开诗歌外的形象图谱)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组织幼儿看图谱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

  (1)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过渡语: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组织幼儿看拍摄的图片录象。

  过渡语:我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3)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活动反思

  语言《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在欣赏诗歌环节,通过提问让幼儿发挥想象,“大自然的语言”,在了解大自然一些现象后,幼儿通过讨论“你还发现哪些大自然的现象”但孩子们还不是太能了解,所以我通过几个幼儿比较熟知的现象告诉他们,接着他们能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在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后,最后再让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去如何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会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你会读加点的字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连翘()翘尾巴()观测()道观()差异()差遣()差劲()参差()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萌发(翩然()孕育()簌簌()销声匿迹()风雪载途()衰草连天()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走进大自然,人会神清气爽,心旷神恰。今天我们不是去领略大自然优美的风光,而是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学习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说明文。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读第1至3自然段,根据下列问题评点课文

  1.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文章一开始从丰富的物候现象写起,作者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文中哪些词语用得既准确又生动?有何作用?(在书上作好评点。)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第1、2自然段的语言进行精点精评,从中我们体会了说明文中也可以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既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这种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1自然段。

  2.将第1至3段的有关词语抄下来,作好词语的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3、了解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研讨4—12段

  教学形式:3至4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思考题自学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再从若干组中选派若干名同学作代表上讲台讲课,

  听后互相评议,教师适时点拨,最后归纳小结。

  (一)自学思考题:(投影)

  1.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3.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二)再次朗读6—10段,思考:

  (1)物候现象的决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3)第10段中,“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可否删去?为什么?

  (三)教师归纳小结。

  这堂课采用这样的形式,意在调动大家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会学”的目的。从效果来看,大家都动了脑、动了笔、动了口,并且大家互帮互学,想必是有很大收获的。希望大家像这堂课一样主动地学习,学会求知。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一次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你发现还有哪些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试举例说明。(农谚也行,但要做适当的解释。)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篇六

  研究策略:

  1、语文读写策略的研究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逗”“嵌”“圈”“年轮”等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感知诗歌中所写到的大自然语言,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4、找准诗歌中的读写训练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

  5、学习观察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找准诗歌中的读写训练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解读谚语,揭示主题

  1、出示语文天地中的谚语: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月晕而风,日晕则雨

  3、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将来到

  4、东虹日出西虹雨

  5、早雾晴,晚雾阴

  6、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2、师:齐读这些谚语,你最喜欢哪一句,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燕子低飞蛇过道时就会下雨

  生2:彩虹出现在东边会出太阳,在西边则会下雨

  师:,观察得很细心,读得也很认真。不错,要想知道生活中更多的奇妙现象,就要靠我们平时用心地去观察与发现。(板书:9、观察与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在解读语文天地中的谚语时初步感知大自然的一些奇妙现象,这为下文的内容学习及仿写诗歌做了一定的准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看到同学们刚才的精彩表现,老师发现你们个个都是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带着这种善于观察与发现的心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读后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

  生2: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

  2、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诗歌中。要读懂它们,我们首先就得先把诗歌读通、读顺。课前同学们都有预习过了,老师来听听你们的预习情况。我们来开火车接读,火车开到这组来。

  3、配乐范读,听思结合

  师:听到同学们把诗歌读地那么通顺流利,老师也像来读一读?同学们可要认真听,边听边思考:“大自然地语言是怎样的?”

  师:你认为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的?

  生1: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很奇妙

  生2: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很神奇

  师: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板书:妙)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励语言以及优美的音乐等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对课题进行质疑。质疑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投入到释疑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精读诗歌,重点品评

  1、学习2—8小节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诗歌中都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并做下记号。(生: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大鱼、三叶虫化石)

  (1)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大自然的语言,细细品读

  (2)交流汇报

  ①第2、3小节

  生:我最喜欢白云的语言(读第2小节)

  师:白云告诉你什么?

  生: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板书:白云——晴)

  师:说得真棒。善于观察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哪个小节的结构跟这一小节很

  相似?(生:第3小节)齐读第三小节

  师:看到过蚂蚁搬家吗?(生:看过)看来你平时肯定很喜欢观察。那么这个“搬”字你们有没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生:左右结构)(生:出门要带雨伞)(板书:蚂蚁——雨)

  师:蚂蚁忙着搬家,告诉我们(生:出门要带雨伞)

  师:男生你们能不能当当忙着搬家的小蚂蚁读一读这一个小节呢?(男生读)女同学们我们也来当当飘得高高的白云,读一读白云的语言。(女生读)

  ②第4、5小节

  师:你还喜欢谁的语言?(生:蝌蚪)(读第四小节)

  师:知道蝌蚪长什么样子的吗?我们来一起看看(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师:这蝌蚪可真像什么啊?生:像逗点。

  师:这个“逗”字你又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生:半包围结构)

  师:形如黑色“逗号”的小蝌蚪在水面写着?

  生:春天来到人间(板书:春到)

  师:哪个小节跟第四小节很相似呢?(读第五小节)

  师:大雁编队南飞可不就像(生:省略号)

  师:这个“略”字,它的左边是“田”右边是一个“各”字,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左边的“田”与右边的“口”搞混了)

  师:它在蓝天上又写着些什么呢?(生:秋天就在跟前)(板书:秋至)

  师:1、2组的同学你们就是那一只只自由自在的,游来报春的小蝌蚪。齐读第四小节。3、4组你们就是那一只只凌空飞翔,携来秋收佳音的大雁。读第5小节。

  ③第6、7小节

  师:你还喜欢谁的语言呢?(读第六小节)

  师:知道大树的年轮是怎么样的吗?(出示“年轮”图片)

  师:那同学们认真观察这棵树的年轮,数一数这棵树它几岁了?生:5

  师:是的,大树的年轮告诉我们一年只长一圈。(板书:一年一圈)

  师:其实鱼鳞上也有圆圈,一起读一读第7小节。

  师:我们很多人因为没有仔细观察,所以都没能看到鳞片上的圆圈。其实鱼鳞上的圆圈啊,一圈就是一岁。(板书:大鱼——一圈一岁)爱观察的你们肯定很有兴趣去发现,那么就请你们课后去看一看,数一数好吗?

  (齐读6、7节)

  ④第8小节

  师:看看宝石嵌在()

  师:看,这就是嵌在喜马拉雅山的“三叶虫”化石。

  (出示“三叶虫”化石的图片资料)

  师:“三叶虫”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深海中,可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如今却嵌在了喜的山脉上,这是在告诉我们(生:那儿曾是汪洋一片)(板书:三叶虫——曾是汪洋)

  师:一起来把“三叶虫”化石的语言读一读(齐读8小节)

  2、学习第9、1小节

  师: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边读边出示第9小节,板书“不可言”)因为它们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谁能读好这个小节。(抓住“到处”“睁开眼”等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感悟诗意时,引导他们对诗歌相应小节的结构特点质疑。这引发了他们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仿编诗歌也就有了可参考的仿写格式。此外,“逗”“年轮”等关键词语的质疑也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思维的大匣门,结合形象的图片或生活经历等理解学习,效果甚佳。】

  四、拓展延伸、仿编诗歌

  师: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学习就必能发现更多更多的大自然语言。生活中你又发现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生自由发言)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大自然的语言图片,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又告诉你什么信息?

  (交流仿说)

  师: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许多诗人没有写到的大自然语言,看来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板书:……)我们也来学诗人那样把刚才发现的大自然语言编成一首首小诗好吗?我们可以用上这两种格式。出示:

  ①你看,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不就像。大自然在写着:。

  【设计意图:先说后写。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配乐播放大自然的语言图片,打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在充分的交流后,以提供的仿写格式为依据进行表情达意的创作。】

  五、总结提升,提出希望

  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希望同学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去发现大自然奇妙的现象,妙不可言的语言。好吗?

  六、布置作业

  师:说得真棒。真是一群爱观察、勤思考的孩子。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课后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去书中探索,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语言,把它们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多练多写方能使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学生将探索的大自然语言以仿诗的格式记录下来,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练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实了课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知识。】

  七、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晴蝌蚪——春来

  蚂蚁——阴大雁——秋到

  大树——一年一圈三叶虫化石——曾是汪洋

  大鱼——一圈一岁不可言……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教材中,提出要加大学生识字量、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积累更多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多读多背,多积累,而不过多分析课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本着对北师大教材设计理念的学习和理解,再结合本次“十校联动”举行的语文读写策略探讨交流活动和我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活动,我选择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里的一篇主体课文——《大自然的语言》进行教学。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知识性的小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我所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逗”“嵌”“圈”“年轮”等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写到的大自然语言,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诗歌中相对应的结构特点,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合本此探讨交流的主题,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抓住“妙不可言”的“妙”与“不可言”质疑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创编诗歌,实现读写结合。反思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现将自己的几点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借助信息技术鼓励学生质疑

  大家都知道,学生年龄小,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直觉地对色彩、图像、动画、故事等感兴趣,本节课所设计的课件,正符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课件集色彩斑澜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等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民主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民主氛围下,敢于独立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勇于发表意见,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2、拓展思维空间实现读写结合

  读书积累是文学创造的源泉。基于此,教学时我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巧用课前的“有趣的谚语”和生动的大自然语言图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仿编诗歌。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可在教学时,由于时间较紧,我没能让学生在小组内做充分的交流表达,这导致学生在仿编诗歌时较为吃力。

  3、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

  本课我设想让随文学习“搬”“逗”“嵌”“年轮”“圈”等生字词。可由于自己缺乏识字教学的教学经验,临场应变能力不强,对兄弟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甚了解,使得“逗”、“圈”的写法指导较为混乱含糊。当然,那些将是我今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