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捞月》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17-06-01 06:39: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猴子捞月》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学会耐心和智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故事《猴子捞月》的文本材料。

2. 课件或图片,辅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小组讨论环节,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故事背景,让学生对“猴子捞月”这个故事产生兴趣。

2. 阅读故事:让学生阅读《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4. 思考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猴子为什么要捞月?”,“故事中的猴子有什么缺点和优点?”等。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和道理,让他们能够将故事中的智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扩展:

1. 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猴子,会怎么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猴子捞月”这个故事,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道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猴子捞月》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学习《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理解并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智慧。

2. 帮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帮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故事《猴子捞月》的文本材料。

2. 课件或图片,辅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故事:让学生阅读《猴子捞月》这个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思考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猴子为什么要捞月?”,“故事中的猴子有什么启示和警示?”等。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让他们能够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扩展:

1. 让学生表演《猴子捞月》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猴子捞月”这个故事,还能够从中领悟智慧和道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猴子捞月》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2、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1、一串毛绒小猴玩具、每组一盆水、一个手电筒。

  2、《猴子捞月亮》故事挂图、《猴子捞月亮》的动画故事。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活动延伸

  1、晨间活动时,请幼儿观看动画故事《猴子捞月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请幼儿晚上在家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猴子捞月》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PPT,学习故事《猴子捞月》,理解故事的内容。

  2、能利用实验,得出故事中猴子捞不到月亮的原因。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猜测及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PPT、 图片一张(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实验道具(装满一半水的水盆、手电筒)

  2、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提问: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你是怎么过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所看见的月亮是在哪里的?

  二、通过欣赏故事PPT,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1、出示图片(一只小猴子趴井边,发现井里有个月亮),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

  师:中秋节的时候,有一只小猴子也出来在井边玩耍,突然它发现井里有个月亮,接下来,它会怎么做呢?(幼儿大胆猜测)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关于猴子捞月的有趣故事,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呢?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故事PPT,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PPT至12页,提问: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做的'?你猜猜它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可适当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捞月亮的动作。

  (2)继续欣赏PPT至19页,提问: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为什么井里的月亮捞不上来。

  (3)组织幼儿做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引导幼儿观察:水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欣赏故事结尾部分PPT。

  师:最后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你觉得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3、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幼儿自主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阅读。

  2、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幼儿园猴子捞月教案。猴子捞月是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一个大家都能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可以给幼儿带来深刻的教育意义,老师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让幼儿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猴子捞月》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活动延伸:

  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猴子捞月》教案【通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