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优选3篇】

时间:2011-09-01 04:37: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代诗人李白以及他的代表作《望庐山瀑布》。

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山水之美。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重点:

1. 了解《望庐山瀑布》的作者及其背景。

2. 理解诗歌中描述的瀑布景色。

3. 领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 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表达。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2. 学习李白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3. 分段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色和作者的情感。

4. 分组讨论,学生可以就瀑布的美景、作者的情感以及自己对自然的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

5.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通过朗诵、演讲、画画等形式展示。

6. 总结: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达到感悟自然、热爱生活的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望庐山瀑布》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自然美景。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中的瀑布景色和情感。

2. 领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抒情。

3. 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表达。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2. 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适当的想象和表达。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音乐、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入话题,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奔流和壮观景色。

2. 学习李白的生平及其代表作《望庐山瀑布》,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3. 分段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瀑布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4. 分组朗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展示诗歌的节奏和抒情。

5. 创作诗歌,可以以庐山瀑布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通过朗诵和创作,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朗诵和创作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达到感悟自然、热爱生活的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三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点

  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难点

  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

  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

  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突出学生的个性感受。

  五、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