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案设计【优质6篇】

时间:2019-05-01 01:15: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角,认识角的概念;

2. 能够根据角的大小和角的关系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不同类型的角。

教学重点:

1. 角的概念及分类;

2. 锐角、直角、钝角的区分;

3. 角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区分不同类型的角;

2. 理解角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准备:

1. 角的图片和实物;

2. 角的分类卡片;

3. 角的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什么是角?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角?

二、讲解

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而共同终点的图形。

2.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和角的关系,可以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

三、练习

1.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角,并用分类卡片进行分类。

2. 给学生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他们找出不同类型的角。

四、梳理

让学生总结锐角、直角、钝角的特点,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

五、拓展

让学生在周围环境中找出更多不同类型的角,并进行分类。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找出不同类型的角,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分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不同类型的角。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角,认识角的概念;

2. 能够根据角的大小和角的关系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

3. 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角的概念及分类;

2. 锐角、直角、钝角的区分;

3. 角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角的分类。

教学准备:

1. 角的图片和实物;

2. 角的分类卡片;

3. 角的测量工具;

4. 角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在这些场景中有哪些角?这些角属于什么类型?

二、讲解

1. 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而共同终点的图形。

2. 角的分类:根据角的大小和角的关系,可以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

三、练习

1.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角,并用分类卡片进行分类。

2. 给学生一些角的应用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梳理

让学生总结锐角、直角、钝角的特点,并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

五、拓展

让学生在周围环境中找出更多不同类型的角,并进行分类。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解决几道角的应用题,并将解题过程写在作业本上。

七、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什么是角,认识角的分类,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不同类型的角。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案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周角。

  三、教学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page]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

  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

  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角的画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

  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

  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了铺垫。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并标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

  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 小于90o

  直角 等于90o

  钝角 大于90o而小于180o

  平角 等于180o

  周角 等于360o[page]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

  1个平角=2个直角

  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课堂练习:

  (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

  ( )角<( )角<( )角<( )角<( )角

  (2)、在46o、130o、90o、270o、25o、107o、180o、360o这些角中( )是锐角,( )是直角、 ( )是钝角,( )是平角( )是周角。

  (3)、时钟在十点时,时针与分针成( )度角。

  4、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道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三维目标的落实为目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案设计 篇四

  一、设计理念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 讲” 、学生被动“ 听” 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 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 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且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 设疑激情——— 引导探索——— 应用提高——— 交流评价” 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93—99页的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

  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而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平面图形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特征,初步学会画直线和线段。

  2、使学生学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是理解直线的特征。

  (三)说教学流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自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

  1、设疑激情: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在导课中出示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的一角的简笔画,组织学生给简笔画中的线条归类,引出课题“直线”。

  2、引导探索:当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强调学生建立空间感、符号感、数学感及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征及两者的异同,并通过自主操作、交流,掌握画直线和线段、量线段的方法。

  3、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找

  找生活中的线段,分辨出某一物体由哪些线段组成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

  4、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1、多媒体出示描绘校园一角的画面,有假山、流水,还有太阳、小鸟、教学楼以及小树、各种花。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色,成为一幅线描画。

  3、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讨论完成)

  4、汇报:以一株花为例,请学生给线分类。多媒体显示花变大,各线条间稍分开。指名分类,随着学生的指点,线跳入相应的框中,框下分别注有直的线、曲的线。

  5、引出课题:像这样笔直的线,是直线(板书),今天的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的线。

  (二)引导探索

  1、 认识直线:

  (1) 认识直线的特征:

  课件出示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的照片,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问:它是什么形状?老师把它这样(用手把线拉直)(变直了),这种线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板书: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它有什么特征?教师把毛线一点一点拉长问:”还可以拉长吗”(可以)现在老师一个人不能把它拉长,谁来帮老师拉一拉?请两位同学上来拉。教师问:”还可以拉长吗?如果它不断地拉长,请你想象一下,它可以拉到哪儿?”从中引出直线的一个特征:无限延长 (板书:无限延长),那它有尽头吗?引出直线的另一个特征: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案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83页至84页例4;课本84页“做一做”(三角形分类),课本87页5、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相互的关系。

  教具准备:

量角器、直尺。

  一、自学反馈:

  1、引入: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2、小组活动:

  出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学生根据自己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3、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

  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二、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只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只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4、按边分的情况:

  (1)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2)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3)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4)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5)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是89o,这个三角形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

  (3)、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是80o,另一个底角也是80o。( )

  (5)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6)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

  2、课本87页第5、6、7题。

  四、思维训练

  1、你们手中都有一个正方形,将它的对角对折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按边分它既是什么三角形?按角分它又是什么三角形?三角板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三角形,拿出来看看,这样的三角形我们就把它叫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2、你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或者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吗?请!(折、剪、划线)

  学生展示成果。

  (五)、总结

  这节课我知道了……懂得了……学会了……

  (六)、课后作业:剪一剪

  剪一个三角形。为什么确定剪这样一个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剪的?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案设计 篇六

  一、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56—58页

  二、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分类(2)》是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用本)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在二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已呈现过有关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按角分类等相关内容。本内容的学习是在这些知识基础上对三角形的又一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三角形的分类(2)》的学习分为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二年级的知识学习,已经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这些基础知识将成为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本节课的重要铺垫。今天这节课通过动手搭一搭三角形的具体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熟悉的,是有基础的。但是,三角形按边分到底分几类,如何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链接知识点之间的“裂痕”,是这节课上我要积极思考与探索的。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能按边对三角形分类,初步了解三类三角形边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知道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名称,能判断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3.对比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理解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以及三角形按边分类的集合圈。

  4.在探究三角形过程中,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和认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将三角形进行第二种数学逻辑分类即“包含套装型”分类,并总结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教学准备:彩色棒、PPT课件、白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渗透分类思想

  1.根据出示的图形进行分类。思考:你用的是什么分类标准。

  2.关于长方形: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一、能解释清楚什么是“特殊”。

  3.回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4.揭示课题。(三角形的分类(2)——按边分)

  (二)动手操作,揭示概念

  1.游戏:搭三角形

  2.小组合作一:三角形按边分(时间2分钟)

  二、要求:

  (1)小组合作,将搭好的三角形按边的特点分类。

  (2)组内说一说分类标准。

  (3)将分类结果呈现在白板上。

  3.归纳特征,引出概念

  归纳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命名。

  4.小组合作二:认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时间3分钟)

  三、要求:

  (1)自学书本P58,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组内一人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指一指角和边,其余学生说一说名称。

  5.全班汇报交流。

  6.了解等边三角形的知识。

  7.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1)同桌讨论:说说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2)动手操作:将等腰三角形换一条边变成等边三角形。

  (3)交流讨论结果。

  (4)动画演示,验证结论。

  (5)小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8.用集合圈表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四、融会贯通,深化理解

  1.说一说: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填一填:根据要求选图形(将编号填在横线上)。

  3.选一选:

  (1)右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处应填()

  A.4cm B.5cm C.6cm

  (2)右图这个等边三角形的?处应填()

  A.3cm B.5cm C.4cm

  五、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三角形的应用。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世界著名斜拉桥、天津抗震纪念碑、房屋屋顶、三角形的房子、埃及金字塔、三角形旋转楼梯、三角形墙面、圣诞树形状、学校的屋顶

  六、布置作业

  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教案设计【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