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蒹葭》教案(实用3篇)

时间:2012-09-03 05:22: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诗经·蒹葭》教案 篇一

今天我们要讲解的是《诗经·蒹葭》这首古代诗歌。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诗经之首”。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背景,为大家详细解读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诗经·蒹葭》的内容。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都是五个字。诗歌以蒹葭这种植物为主题,描述了蒹葭在风中摇曳的景象。通过描写蒹葭的形态和动态,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其次,我们要了解《诗经·蒹葭》的背景。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集《诗经》中的一篇,作者是古代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在这首诗中借蒹葭之物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蒹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坚韧、不屈和生命力。

最后,我们要分析《诗经·蒹葭》的意义和价值。这首诗通过对蒹葭的描写,寓意着人生的坎坷和挫折,以及人们在逆境中的坚强和勇敢。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感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综上所述,《诗经·蒹葭》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和独特价值的古代诗歌,它通过对蒹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通过学习和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内涵,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智慧。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能够对《诗经·蒹葭》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诗经·蒹葭》教案 篇二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诗经·蒹葭》这首古代诗歌。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希望能够为大家呈现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诗歌世界。

首先,我们要分析《诗经·蒹葭》的艺术特色。这首诗以蒹葭这种植物为主题,通过对蒹葭的描写,展现了诗歌的美感和意境。诗歌的语言简练明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句句有力,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这种简练而富有感情的表达方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其次,我们要解读《诗经·蒹葭》的文化内涵。这首诗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理解。蒹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坚韧、不屈和生命力。诗人通过对蒹葭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最后,我们要探讨《诗经·蒹葭》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这首诗通过对蒹葭的描写,启发了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震撼,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智慧,领会到诗歌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

总之,《诗经·蒹葭》是一首充满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古代诗歌,它通过对蒹葭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智慧,领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大家能够对《诗经·蒹葭》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诗经·蒹葭》教案 篇三

《诗经·蒹葭》教案

  一、引入课题:(播放幻灯片2)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元好问有一问倒千古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的作品,是《诗经》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播放幻灯片3)

  二、初读诗文:感受音韵美,感知诗歌内容。

  (一)感受音韵美(播放幻灯片3)

  1. 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的艺术特点,体会《蒹葭》的音韵美。

  2. 听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

  3. 教师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 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3) 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4. 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音韵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播放幻灯片4)感知内容

  1. 联系旧知识:我们知道诗歌有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咏物诗等类型,那么《蒹葭》属于哪一类的作品呢?(——抒情诗。)抒什么情?(——爱情)是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看原文吧。

  2. 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的内容后,引导学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复?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相同的,表现了一位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不得的伤感。

  三、(播放幻灯片5)听读诗文:现象诗歌的画意美。

  1. 引导:

  唐代的王维,不仅是有名的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语赞誉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诗情画意”这四个字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这样一幅精美的图画。下面,请先听老师配乐诵读,大家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

  2. 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自由想象。

  3. 小组自由讨论、沟通、交流

  4. 个学习小组选派一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明确描绘时应达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而且发言时应该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

  5. 审美提升:

  刚才大家精彩的描绘,再一次证明了“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咱们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并不统一。之所以能让大家产生这么丰富的联想,应该归功于谁?——应归功于作品本身!因为它给我们读者留下了适当的艺术空白:“所谓伊人”,从头到尾都没有清晰过她的面容,从来都没有正对过读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远在天边;她似乎无影无踪,又忽然出现在水中的小洲。这简直像镜中花、水中月,她如梦似幻,若隐若现。

  这就是整首诗所表现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 而诗又贵在含蓄,将最浓烈的爱恋用最不抢眼的色调、最不华丽的辞章表现出来,得确是诗中的精品呵!

  四、(播放幻灯片6)赏读:体味诗歌的情感美。

  1. 请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读,同学们一起体味作品流露的各种情感,说说这些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深深爱恋——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痴痴守望

  执著追寻——道阻、长、跻、右,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畏险阻

  失意伤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

  4. 审美提升:

  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时节,静物是萧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时节,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彻骨的。那滴滴打在芦苇从中的寒露,也是痴情男子对心爱的“伊人”求之不得而之后落下的伤心的眼泪吧?

  那么,除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时会出现这样的情感体验,对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可贵的亲情、纯真的友情、美好的理想、心爱的事业等。

  5. 全班再读诗歌,表现情感美,配乐。

  五、(播放幻灯片7,点击超级链接)品读:欣赏flash歌曲《在水一方》,邓丽君演唱。要求学生将画面中的情境与刚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对照,全身心的体味诗歌各个角度的美。

  六、(播放幻灯片8)创读: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出自己的个性美!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读比赛。

  附板书设计:

  蒹 葭

  四字句 二二拍 诗 情 画 意

  ang韵 整齐 恋 寻 伤

  押韵 i韵 景物? 人物?

  i韵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道阻长跻右 水中央坻沚 想象

  音韵美

  叠词:苍苍 痴痴守望 不畏险阻 可望而不可及

  萋萋

  采采 一唱三叹 朦胧美

  爱情

  神秘美

  理想

  事业

  友情

  亲情

  重章:反复吟咏

《诗经·蒹葭》教案(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