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推荐3篇)

时间:2018-08-06 02:27: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 了解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3. 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 探究物质的分类和特性;

- 了解物质的性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学习物质的变化规律,如溶解、凝固、气化等。

2. 科学方法的运用

- 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2. 科学方法的运用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和特性

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分类不同的物质;

2. 让学生探究物质的特性,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3.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物质的分类和特性。

第二课:物质的变化规律

1.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如溶解、凝固、气化等;

2. 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过程;

3. 分享实验结果,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

第三课:科学方法的运用

1.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

2.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1.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

2. 讨论科学的重要性和科学家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环境保护和科学伦理问题。

教学评估:

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实验和问题解决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科学方法的运用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和构造;

2. 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

3. 培养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 学习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

-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化。

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

-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探究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3. 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 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 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地球的形状和构造的理解和掌握;

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的了解和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变化;

3.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地球的形状和构造。

第二课: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

1.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学习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了解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3. 进行小组分享,总结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

第三课: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

1.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污染的危害;

2. 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地球的行动计划。

第四课: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1.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价值;

2. 讨论科学的重要性和科学家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环境保护和科学伦理问题。

教学评估:

1.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和行动计划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构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行动计划,评估学生对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的培养情况。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2课时

  2、火山1课时

  3、地震1课时

  4、做一块卵石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1课时

  6、地表的变化1课时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2课时

  13冬季星空2课时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1课时

  15纸1课时

  16、陶瓷1课时

  17、金属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2课时

  第五单元

  20、蒸发1课时

  21沸腾1课时

  22、凝结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24、小水滴的旅行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