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质3篇)

时间:2015-06-03 05:40: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科也进入了更加深入的学习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 理解和运用乘法表中的乘法算式,能够快速计算0-9乘法。

3. 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曲线、三角形、矩形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分类和组合。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 认识0-100之间的整数,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 学习0-10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 运用数轴和算式练习加减法运算。

-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应用练习。

2. 乘法与除法

- 学习乘法口诀表,掌握0-9的乘法运算。

- 运用乘法表进行快速计算。

-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进行简单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3. 几何图形

- 认识直线、曲线、三角形、矩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 进行图形的分类和组合,学习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 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4.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师讲授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 课堂练习与讨论: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游戏与活动: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评估方法和标准

1.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行为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的教学计划,我们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我们相信,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以下是本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0-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理解和运用乘法表中的乘法算式,能够快速计算0-9乘法。

3. 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曲线、三角形、矩形等,并能够进行图形的分类和组合。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

- 认识0-100之间的整数,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 学习0-10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 运用数轴和算式进行加减法运算。

-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和应用练习。

2. 乘法与除法

- 学习乘法口诀表,掌握0-9的乘法运算。

- 运用乘法表进行快速计算。

-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进行简单的乘法与除法运算。

3. 几何图形

- 认识直线、曲线、三角形、矩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 进行图形的分类和组合,学习图形的属性和特点。

- 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绘制和测量。

4. 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师讲授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

2. 课堂练习与讨论: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游戏与活动: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评估方法和标准

1.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行为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以上的教学计划,我们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我们相信,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三

关于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班学生状况: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优化和总复习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综合与实践——“1亿有多大”,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的特点:这一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册内容的重点、难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主要教具、学具:

  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第一学段教学时用过的一些教具和学具有的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等。第二学段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1、多位数计数器、2、多级数位顺序表、3、计算器、4、算盘、5、用硬纸条做的角和平行四边形、6、量角器、三角板、直尺

  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法则、知识之间的联系规律和解答方法。

  2、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和关键部分,要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学生切实周围,也可以采取适当分散、多举事例等办法。

  3、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则,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

  4、要揭示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前面所学的知识中掌握新的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