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精选3篇】

时间:2019-04-07 02:25: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欢乐泼水节》,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课以泼水节为主题,通过讲述泼水节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人们参与的活动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泼水节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流利朗读课文,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的由来,并激发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 预习课文: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听读课文: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4. 细读课文:教师给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反复朗读: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 课文操练:教师设计一些练习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巩固课文内容。

7. 拓展延伸:教师介绍一些有关泼水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8.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欢乐泼水节》

由来、庆祝方式、活动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泼水节的由来、庆祝方式和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并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强口语训练。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泼水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 篇三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泼水节》说课稿【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