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

时间:2011-08-04 08:22: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篇一

标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引入】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五年级数学上册的《解决问题》这一部分。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和检验结果。具体来说,学生需要先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然后找到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制定解决方案。接着,学生需要根据方案进行计算或操作,最后检验结果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这一系列步骤的掌握,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至关重要。

【主体】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例子一:小明买了5本书,每本书20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解决步骤:

1. 理解问题:明确问题是要求计算小明花了多少钱。

2. 关键信息:书的数量为5本,每本书的价格为20元。

3. 解决方案:计算5本书的总价格,即20元 × 5本。

4. 计算:20元 × 5本 = 100元。

5. 检验:检验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即小明是否花了100元。

例子二:一家超市打折促销,原价10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请问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解决步骤:

1. 理解问题:明确问题是要求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2. 关键信息:原价为10元,打折折扣为8折。

3. 解决方案:计算10元 × 0.8。

4. 计算:10元 × 0.8 = 8元。

5. 检验:检验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问题的要求,即现在的价格是否为8元。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相似的,即理解问题、找到关键信息、制定解决方案、进行计算和检验结果。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按照这个步骤进行,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结】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通过《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谢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篇二

标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引入】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五年级数学上册的《解决问题》这一部分。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多种问题类型的训练,帮助学生培养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推理判断、归纳总结、创新思维等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和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体】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多个问题类型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问题类型一:找规律

例子:数列问题

问题:1,4,7,10,13,__,__,__,__,__,__,__,__,__。请问接下来的几个数是多少?

解决思路:观察数列,发现每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3,因此接下来的几个数分别是16,19,22,25。

问题类型二:逻辑推理

例子:逻辑问题

问题:如果今天是星期四,那么两天后是星期几?

解决思路:按照星期的顺序,依次推算出两天后是星期六。

问题类型三:应用问题

例子:应用问题

问题:小明有25元,他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买了一支笔花了5元,还剩下多少钱?

解决思路:根据题目信息,计算出小明花了13元,剩下的钱为25元 - 13元 = 12元。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类型的训练,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和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学生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通过《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推理判断、归纳总结、创新思维等能力,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勇于思考、锐意创新,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谢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篇三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改用生活中常见的滴水龙头为例题来学习,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你家滴水龙头未关紧或忘了关,会浪费多少水,假设: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因为未关紧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那么请问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帮助小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小戴家有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了725.76千克的水。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上周”,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2)提出问题:小戴家平均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呢?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1)教师:现在同学们能计算出每个滴水龙头1天的流失量吗?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课本上的相似例题11提示。

  2、学生结合信息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从量的角度对数量进行分析,自主得出答案。(教师巡查,确定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方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第一种:可以先算1个滴水龙头一周滴水的流失量

  725.76÷3=241.92(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241.92÷7=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第二种:可以先算3个滴水龙头一天滴水的流失量

  725.76÷7=103.68(千克)

  再算平均1个滴水龙头1天流失多少千克的水。

  103.68÷3=34.56(千克)

  答:每个滴水龙头一天流失34.56千克的水。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出示课本例题11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空白练习。

  (3)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出示“做一做”的情景图

  小毅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4.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0元.小毅家有4口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3)小组交流讨论,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布置课外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