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通用6篇】

时间:2017-07-05 06:29: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一本儿童绘本故事,由作者玛丽亚·茨维特科娃创作。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鱼因为好奇心而游到了纸上,然后被画家捕捉到,并在画中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鱼。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好奇心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

(2)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绘画表达。

四、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情景教学策略: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绘本封面和简单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阅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并逐句解释生词和句子,然后进行整体理解。

3.角色扮演:将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绘画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鱼。然后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小结与拓展: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的阅读和绘画表达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有些学生对绘画表达不够自信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合作学习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是《鱼游到了纸上》。这本绘本故事由作者玛丽亚·茨维特科娃创作,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鱼因为好奇心而游到了纸上,并在画中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鱼。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好奇心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2)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

(2)能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对故事的理解。

(2)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创造性的表达。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2)如何培养创造力,鼓励绘画表达。

四、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情景教学策略: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讨论,激发情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绘本封面和简单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阅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并解释生词和句子,然后进行整体理解。

3.角色扮演:将故事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绘画表达:让学生根据想象,画出心目中的鱼。然后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激发创造力。

5.小结与拓展:回顾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提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拓展思维。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阅读和绘画表达,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力。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够强,有些学生对绘画表达不够自信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注重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提高表达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三

  一、 领悟文本,细定目标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写了作者在玉泉观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活”了。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文章以作者的视角出发,双线同行,紧扣“认识”二字,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描述了作者与聋哑青年的三次遇见,事情一线简明扼要;同时围绕“特别”二字,,以“观众惊奇”,“我的惊奇”,“读者惊奇”的角度来安排材料,体现出作者从赞赏到误会再到钦佩的情感变化,情感一线跌宕起伏。从而使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形象跃然纸上。此外,作者将课题与结尾遥相呼应,对中心思想的表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于这样一篇美文,我首先依据单元学习要点,即学习人物取得成功而进行不懈追求的品质与积累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等的语言这两个学习目标,作为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其次,根据本文的写作特色、知识重点和教学线索,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从而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掌握“罢、徽”等十一个生字,学会“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等10个词语。

  2、在预习检测中重点巩固“港”“徽”“澈”三个易错字,通过填空的方式初知课文大意。

  3、阅读两句与课题相关的句子,抓住“工笔细描,挥笔速写”学习第七自然段,从而理解题目含义。

  4、学习青年看鱼、画鱼的过程,初步了解文中青年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课题含义的理解,青年品质的体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了解青年学画的过程及因果关系。

  2、 通过对称赞青年的三次扩写,学习青年专心、刻苦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因果关系的分析

  二、 围绕目标,重组内容

  1、 从解读到选择

  在细读文本之后,我发现围绕目标而言,教学的点非常多,而且每个点都非常难以割舍。如果以一般的按部就班的方式教学,那么青年的外貌、动作以及他的主要信息将是本课时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如果选择这样的内容,学生对课题的质疑这个最为迫切的问题必然得不到解答。我发现一条以“质疑课题”为出发的教学线索和一条以“认识“青年的”特殊”为出发的教学线索让我彷徨。

  2、 从选择到创设

  正当难以取舍时,文中的“融为一体”提醒了我。于是,我试着将两条线索相结合,形成一条更为适合、更为有效的教学主线。于是“质疑——解释——新疑——解疑”的思路形成了。由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定为与课题相关的两个句子及第七自然段,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内容,即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而生字,新词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学,课堂上只针对音、形、义比较重点的字词进行预习的检查巩固。同时对整体把握文本的情况,作为初步知晓,降低了要求,以主要内容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熟悉。

  三、 实现目标,思考策略

  围绕主要目标“理解课题与感悟青年品质”,我以细读为本为前提,将青年画鱼“画活”深刻解读。然后,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题,我以读为手段,“读活”为目标,并借助“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两个词语达到目标。最后运用“读、画、记、赏”等学法,让学生深刻领悟“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以期实现“教活”的目标。

  四、 探明线索,牵领过程。

  教学过程我是依据“质疑——解释——新疑——解疑”这样的一条线索开展的:熟悉课题,产生疑问,即“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对课题的疑问成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在解决了课题的疑问后,出现了新的疑问,即“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活了”。紧紧围绕这条线索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安排了预习的检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通过填写主要内容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情况。接着根据教学脉络,安排两句与课题有关句子的学习,让学生对青年的绘画及青年是个聋哑人有初步了解。接着安排解释课题的第七自然段,充分分析理解后,从“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中领悟课题含义。然后,随着课题的理解,即青年把鱼画活了,引出四个描写青年看鱼、画鱼达到忘我境界的句子,从而初步体会青年的品质。最后,顺势以“青年看到了金鱼的那些景象和鱼是否真能游到青年的心里”为结语,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伏笔。

  反思:

  通过课堂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本堂课上的主要问题是语文的工具性还比较欠缺。

  首先,在课堂伊始,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检查后,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乐观,主要问题是字义与易错字的掌握,对我的预习要求目标提出了更要的要求,需要特别关注重、难的预习。

  其次,在课堂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学生的审题能力要加强。同时对我进行问题设计的指向性,难易程度的把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字词的积累运用要加强。课堂结束前,要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学生对青年的认识,学生的回答缺乏准确性。同时也有一些学生有感难表,暴露出平时词汇积累的不足,也体现了了把握人物形象能力的不足。

  在聆听了费校长的指导后,也发现了自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还是不够,对教学目标的提炼和达成,在方法上也需要改进。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四

  大家好,我是20XX中文班9号杨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下面我将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方面来讲解。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

  《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

  下面我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识罢、徽、聋、哑四个生字。

  2、 会写厂徽、咯噔、聋哑、花港、清澈等词语。

  3、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标有重点句子、插图的多媒体教学;音乐

  二、说教法

  教法选择

  1、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 、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对话情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学法指导

  1、在质疑中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

  2、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词典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游到了纸上》。(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的主要内容。这样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2、请同学们谈谈预习中提出了哪些问题?预设学生会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比如: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或者有一部分学生初步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收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三)、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将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 默读后找到相关段落,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引导理解“惊奇”后指导读好用小女孩赞叹的话。

  b.细致的动作描写,

  1)读过这一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2)引读—他有时---有时---

  出示使用工笔细描、速写手法画出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

  3)配乐读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如果你在旁边观看,你会怎么赞叹?

  (五)、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交流第四自然段

  1、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2、比较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 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4、、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静静地看鱼,他放弃过也从没有动摇过。

  交流第八自然段

  1、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2、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

  3、再读这段(8段) 指读

  第十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聋哑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观察鱼时出神入迷, 画鱼时与鱼融为一体,并且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所以他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六)、研讨

  “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2、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七)、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四、说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老是呆呆地

  举止特别 忘记吃饭、回家 忘我境界

  游到心里 游到纸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五

  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说学情:

  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阅读面较广,接触到的中外名家名篇挺多的,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挺强的。

  本课就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性化阅读为指导,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意思。

  2、在体会聋哑青年品质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4、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主线:

  以自主研读,主动探索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说教学过程:

  一、 感悟生字

  出示课文中的几个重要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轮读,再是集体读,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充分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自己理解能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询工具书、找近义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 开门见山,设疑解难。

  读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再总结概括出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怎样游到纸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常景,从俗语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四 、抓问题共性,自主感悟。

  在学生讨论问题,解决容易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并结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加以罗列: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教师精心引导罗列课文的共性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价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阅读的心理规律。阅读教学应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再次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如体会青年的特别时,抓住文中的“忘我”“融为一体”逐层深入,在这其中穿插想象说话练习: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金鱼画时,人们会怎么赞叹?又会在议论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想像中感受年青人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学生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中间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也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的积淀。]

  五.理清关系,升华情感。

  在体会“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基础上,再出示最后一段,以一个“先”字为切入点,来理清两者的关系,此时在水到渠成之感。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老师小结:聋哑青年因为爱鱼,才会细致地观察鱼,鱼儿游到心中后才令鱼儿游到了纸上。那文章中的作者又是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的眼前呈现了那栩栩如生如生的画面的?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回顾全文,细细品味文章。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应该反思的就是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把“厂徽”的“徽”字写成了“辉”字,还是学生帮我指出来的,我想这是作为教师最不该犯的错误了吧?这就说明我在备课上还不是很细致。这是值得我反思的第一点。

  在这节课上,我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

  首先理解“举止特别”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举止特别”。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但总的感觉,今天我在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时,没有让学生细细地品位,只是浮于表面,单纯地为了读而读,为了理解而理解。这是我值得反思的第二点。

  另外,我对学生没有及时进行表扬,即使表扬了也是几句“很好!不错!很棒”之类的话,语言非常的匮乏,这跟自己平时的积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自己看的少,听的少,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知该怎样去表扬他们。这是值得我反思的第三点。

  今后应该多注重语文教学读的理念,激发学生读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再给予点拨,以培养学生读完课文后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六

  一、说教材

  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写了我在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文章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叙议结合,情节生动感人。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可分四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到西湖的玉泉观鱼;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后院的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部分(第五至八自然段)讲我看青年画金鱼;第四部分(第九至十四自然段)讲我对青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他是聋哑人,每个星期都来看鱼、画鱼。

  本文安排在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对这一单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组训练的重点:在阅读中,能边读边提出问题,边阅读思考、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注意情感体验,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大胆提出新见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如何做事。为后面学习《全神贯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作些铺垫。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是: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的具体表现。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难点:

  将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同步进行,让掌握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习作方法。并且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二、说教学过程及教法、学法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训练和朗读感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中,我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并将学法渗透到教学中去。

  1、出示挂图,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反复朗读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内容、难点和特点予以理解,以课后作业1、2、3题展开探索、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和作者的习作顺序。

  1、以课后作业青年的举止特别在什么地方?展开讨论。

  2、抓住重点理解青年的勤奋、专注的精神。学习自读讨论,小组进行交流。

  3、师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展开汇报讨论。

  (三)美读课文

  这个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达到学生的情文统一,进一步地深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课堂练习

  语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掌握这种工具的关键还在于运用,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目的。通过对文章的重点词句的品析,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比较下面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通过对句子的训练,体会重点词语呆呆、静静的含义,体会青年看鱼的专注、投入。

  2、细读课文第7自然段,填空,并说出填词的理由。

  青年画鱼画得真(逼真、栩栩如生)啊!

  通过这些试题的练习,考察学生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鱼游到了我心里,鱼游到了纸上。

  通过对关联词的选用,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同时让学生知道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材料,才把文章写得如此生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服务,板书设计的合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学习人物的品质,同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结构,从而帮学生理清作者的习作顺序。

  板书:

  32 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老是呆呆地

  一丝不苟

  举止特别 忘记吃饭、回家 忘我境界

  (勤奋、专注)

  游到心里 游到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