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通用5篇)

时间:2017-06-09 03:10: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篇一

标题:欢乐泼水节,留下难忘回忆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属于记叙文。通过讲述主人公小明参加泼水节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尊重,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欢乐节日的向往和参与。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意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欢乐节日的向往和参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能够了解泼水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意义。

2. 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过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和热爱。

2. 预习导入

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3. 阅读理解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进行问题导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4. 听说训练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泼水节的印象和想法,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归纳总结泼水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意义,并进行简单的口头总结。

6. 拓展延伸

通过视频观看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泼水节的庆祝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7.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泼水节的庆祝活动中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泼水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的内容。同时,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加入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影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老师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呢?引出第二个环节

  (二)范读课文。(课件)师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如果自己读一遍课文你一定知道的会更多。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2、标记自然段。

  (四)认识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

  3、识字游戏:制作字卡,凤凰花的形状,认识了就奖励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

  过渡语:认识了生字宝宝,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2、播放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指导朗读感悟。

  (七)、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

  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三: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知道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八)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4、5段。

  (2)思考: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知道朗读。

  句子一: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周总理的饿亲切、和蔼。

  (3)想象:这时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脚鼓什么样?(上网查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总理同傣族人民心连心。

  句子三: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周总理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总理。

  3、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4、交际互动:师演总理,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现情景,感悟周总理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后课件再次演示泼水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九)学习6、7、8段。

  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十)小结升华: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遍课文吧!

  (十一)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十二)作业: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民间习俗并写下来。最后两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课外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周总理的衣着、表情,动作中,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分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篇幅短,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课时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课文。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巩固理解,教学生字的写法。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从以前学过的《关怀》入手,引出周总理,然后再引出课题。

  然后板书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虽然那样的课题会写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觉现场板书不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模仿老师写字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好字的兴趣。

  板书好课题后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初步感知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紧接着让学生立即接触课文内容,通过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初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来读,这样的读书效果会更好一些。

  读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3、 读书识字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在二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这样的难度小一些。在一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联系到课文里的词语,因为一类字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类字里出现过。“恩”在课文里的词语是人名,所以我选择这个字让学生扩词。又让学生比较“恩”与“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词语。由“度”所在的词语“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4、细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内容也很简单,同时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开头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略讲。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训练点。

  那就是从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导学生学会上下文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出“联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先出示周总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对于周总理的到来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接着抓住“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总理的欢迎、爱戴。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描写,本段的学习重点是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周总理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然后设置训练点:学习用“一手 一手 ”、“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喷发,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习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总结,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和周总理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对周总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把课文主要内容显示出来,而且要简洁。

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篇五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语文的第十一课,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上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的泼水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我想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会认12个生字;正确、流利通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从欢迎总理的场面中,感受傣族人民的激动。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一)观图片,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播放泼水节的图片

  2、交流泼水节的资料

  3、交流周总理相关资料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认读生字的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章段落,勾画出重点词句。

  2)体会傣族人民心情,指导朗读。

  (三)教师小结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但很多的生成让我们很难预想,有经验的老师就会把握课堂整个教学结构,我的这次教学不管成功与否,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又迈进了一步。

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通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