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精简3篇)

时间:2018-05-01 02:50: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篇一

标题:手工制作模型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导语:

手工制作模型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趣味性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本篇说课将介绍制作模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帮助学生们掌握制作模型的方法。

一、材料准备

1. 主要材料: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2. 辅助材料:铅笔、直尺、橡皮擦等。

二、模型设计

1. 确定主题:选择一个主题,例如动物、建筑物等。

2. 纸板切割:根据主题设计图,将纸板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3. 纸板拼接:用胶水将纸板拼接成模型的基本框架。

三、模型装饰

1. 彩色纸裁剪:用彩色纸剪出所需的装饰部分,例如动物的眼睛、建筑物的窗户等。

2. 装饰部分粘贴:用胶水将装饰部分粘贴在模型上,使其更加生动和美观。

3. 其他装饰:可以使用彩绘、贴纸等方式进行模型的进一步装饰。

四、模型修整

1. 整体修整:检查模型各个部分是否牢固,是否需要进行修整和加固。

2. 辅助修整:使用剪刀等工具进行辅助修整,使模型更加完美。

五、模型展示

1. 展示准备:准备一个合适的展示场地,例如展架、展示柜等。

2. 展示方式:将模型放置在展示场地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布置和摆放。

技巧分享:

1. 注意细节:在制作模型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色彩搭配、比例关系等。

2. 灵活运用材料: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模型制作,例如纸张、塑料、泥土等。

3. 创意发挥:鼓励学生们在制作模型时发挥创意,可以尝试加入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通过以上基本步骤和技巧的介绍,学生们可以掌握制作模型的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制作能力和创造力。制作模型既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项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篇二

标题:数字化原型制作的创新教学方法

导语:

数字化原型制作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制作技巧的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内容。本篇说课将介绍数字化原型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提升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一、软件选择

1. 3D建模软件:选择一款适合初学者的3D建模软件,例如Tinkercad、SketchUp等。

2. 原型制作软件:选择一款适合原型制作的软件,例如Adobe XD、Figma等。

二、模型设计

1. 学习基本操作: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例如平移、旋转、缩放等。

2. 设计原型: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原型设计,例如产品原型、建筑原型等。

3. 添加细节:根据需要添加细节,例如颜色、纹理等。

三、模型制作

1. 3D建模:使用3D建模软件进行模型的建立和编辑。

2. 原型制作:使用原型制作软件将3D模型转换为可交互的原型。

四、模型展示

1. 展示准备:准备一个合适的展示设备,例如电脑、平板等。

2. 展示方式:通过软件将原型展示给其他人,可以进行交互操作和演示。

创新教学方法:

1. 学科整合:将数字化原型制作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例如数学、物理、艺术等。

2. 项目实践:将数字化原型制作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例如设计产品、规划城市等。

3. 协作学习:鼓励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分享经验和创意。

通过以上基本步骤和创新教学方法的介绍,学生们可以通过数字化原型制作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数字化原型制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一种富有教育意义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篇三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模型》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中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中的第一节。本章内容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分别介绍了模型的概念、功能及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模型方法这一重要的技术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设计过程中,实践性较强。

  二、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由三个知识点组成:模型的概念、功能、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学生对于模型的概念很容易理解,对其功能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小结,因此本节重点及难点内容设为让学生理解模型制作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一课时完成。

  三、教法目标分析及实施

  教学目标分析:理解模型制作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学会加以区别并将模型制作应用到实际设计过程中。

  教学实施:

  1、导入:

  回顾设计的一般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实物:飞机模型,引导学生探讨模型与实物的区别,由此引出模型的概念。

  3、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模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模型应用于哪些场合,为什么会有他们的.存在,学生通过讨论小结出模型在设计过程中的功能。

  4、“仔细观察,找一找各种模型的不同之处”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出柑橘榨汁机、草模、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的特点(外形、颜色、材料、结构),初步认识五种不同阶段的模型。

  例如:功能模型,以实现柑橘榨汁机功能为主要特点:具备转动活动杆,具有榨汁的功能;检查连杆之间的活动各部分位置是否恰当;榨汁机盖子与平台上的凹槽是否对齐,以免汁液从上面流出来;底座与杯子位置是否合适,整体能否进行正常的工作。

  5、不同阶段模型的识别练习:

  教师选取恰当案例,并结合学生所举案例,深化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其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资源

  课本上:模型的图、案例及知识点。

  补充:(教师准备)

  1、飞机模型实物

  2、不同阶段模型的举例

  五、教学评价

  1、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如需要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而进行技术试验。那么这个阶段的模型应该是()

  A、草模 B、概念模型 C、结构模型 D、功能模型

  2、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如需要研究产品的造型与结构的关系而进行技术试验。那么这个阶段的模型应该是()

  A、草模 B、概念模型 C、结构模型 D、功能模型

  3、小红构思了一个婴儿摇篮,现在她想进一步分析产品的结构和连接方法,她应制作出()

  A、草模 B、概念模型 C、结构模型 D、功能模型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说课稿(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