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实用3篇)

时间:2012-02-08 06:30: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识字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引言: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识字3》的一年级语文课。《识字3》是一本专门为一年级学生设计的识字教材,本节课将围绕这本教材展开。

一、教材分析

《识字3》是由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识字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字词。本节课将以第三个单元为例,介绍其中的几个字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书写和识别《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

(2)能正确使用这些字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板书、示范、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识字学习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识别《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

2.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这些字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识字3》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卡片、电子白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识字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农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如:“这是一头牛,这是一只鸟,这是一朵花,这是一棵树。”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如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等。

2.呈现

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出《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并通过读音和形状的相似之处进行分类,如“花、草、树”属于植物,“牛、鸟”属于动物等。然后逐个向学生介绍这些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操练

(1)示范法:教师先读出一个字词,学生跟读几遍,然后齐读几遍,最后教师停顿,让学生接着读下去,以此操练学生的听、说、读能力。

(2)游戏法: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卡片,上面分别写着《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然后将这些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字词找出对应的图片并进行配对。

4.巩固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字词进行造句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的开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完成句子。

5.拓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与《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相对应的物品,如:“你们能找到类似于‘花’的物品吗?请举手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识别这些字词,并能进行简单的造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识字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引言: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识字3》的一年级语文课。《识字3》是一本专门为一年级学生设计的识字教材,本节课将围绕这本教材展开。

一、教材分析

《识字3》是由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识字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字词。本节课将以第三个单元为例,介绍其中的几个字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书写和识别《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

(2)能正确使用这些字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板书、示范、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识字学习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识别《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

2.难点: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这些字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识字3》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卡片、电子白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识字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农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如:“这是一头牛,这是一只鸟,这是一朵花,这是一棵树。”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如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等。

2.呈现

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出《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并通过读音和形状的相似之处进行分类,如“花、草、树”属于植物,“牛、鸟”属于动物等。然后逐个向学生介绍这些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操练

(1)示范法:教师先读出一个字词,学生跟读几遍,然后齐读几遍,最后教师停顿,让学生接着读下去,以此操练学生的听、说、读能力。

(2)游戏法:教师准备一些图片卡片,上面分别写着《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然后将这些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字词找出对应的图片并进行配对。

4.巩固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字词进行造句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的开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完成句子。

5.拓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与《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相对应的物品,如:“你们能找到类似于‘花’的物品吗?请举手回答。”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识字3》第三单元的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识别这些字词,并能进行简单的造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识字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三

《识字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识字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识字3》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本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读着课文就如看见两位身着唐装的儿童,在阳光明媚的三月里,走在青山绿水间。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他们不禁玩起了对对子的游戏,童声稚语和着鸟语花香回荡在蓝天碧野。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文章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媒体已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教学时,无须作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应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积累。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13个,会写的6个。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识字,新课程指出: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采用多种方法识字,鼓励学生课外识字、主动识字,培养识字能力。本课要认的13个生字中“雾”、“霜”、“霞”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字旁,“李”、“杨”都是木字旁。可以采用找偏旁归类识字法识字。“碧”可以用编字谜的方法记字形。“秀”既是要认的字也是要写的字,可以在写字时重点记字形。

  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难点是对“对子”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思路时,努力以读为主线,在读通、读好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尽量从整体入手,避免为了识字而学文,把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原有的韵律美。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预设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说过程

  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的,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为基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1、以识字为基础,采用三步识字法,设计识字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依据《新课标》制定的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中,我从识字着手,随识字学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据词读音。再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字音。然后通过指名认读,集体评议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基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第二步,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利用图片帮助理解“万紫千红”、“碧野”;利用字形来理解字义,如“朝”字中有一个“早”字,所以“朝”是早的意思,“桃”“李”“柳”“杨”都有一个木字旁,都是树木;利用学生资源来理解,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蜂”“蝶”,别的学生马上告诉他是蜜蜂和蝴蝶。第三步,设立一个专门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二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根据偏旁归类识字、编字谜、拆字等来分析生字的字形。这样,使音、形、义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感情,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识字3》虽然是一篇识字课文,但文质兼美,不能为了识字而采用一句句分割教学。那样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来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感情以认识为基础,只有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相关的知识,学生的情感才有可能被激发。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充分自由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提出不懂的词,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相关图片中进行感受。如有学生提出“碧野”一词,我出示了一张精心挑选的大草原的图片,学生禁不住发出阵阵赞叹,再让他们说说家乡的“碧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碧野,他们的情感也被进一步激发。

  情感具有情境性,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为了让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感情。在学生读懂课文后,我播放了一段《苗岭的早晨》的音乐。既是通过音乐语言再现课文,又是创设情境提供想象空间。然后出示一张美丽的主题图,教师再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进入与课文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了情感体验。在朗读时,学生个个读得极有感情。

  3、层层深入,突破难点,感知“对子”。

  “对子”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说不上什么“对仗工整”,“平仄”等术语,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对子。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先不对学生讲对对子的规矩,而是让学生自由对对子,想到什么说什么。因为没有了条条框框的约束,学生说得无拘无束,也对说对子有了兴趣。然后在学生读懂、读好课文后,引导他们观察,每一对对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后,惊喜地发现原来动物和动物对,树木和树木对……他们对对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更感兴趣了。最后告诉学生,对子就是过年过节时家家户户贴在大门口的对联,教师再出示两副用大红纸写的对联,领着学生读读说说。不知不觉中难点已迎刃而解。

  新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加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特征,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美好情感。

《识字3》一年级语文说课稿(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