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3篇】

时间:2014-02-03 03:33: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一

主题:《小鹿和小狼》的故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小鹿和小狼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心、友善和勇敢品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友善和勇敢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寓意。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课文教材、PPT课件、小鹿和小狼的图片、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准备:学生绘本、小动物玩具。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小鹿和小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故事的内容。

Step 2:朗读故事(10分钟)

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跟读。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Step 3:理解故事(15分钟)

1. 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鹿和小狼有什么不同?他们是如何相处的?

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Step 4:角色扮演(15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角色。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故事情节。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不同角色的感受和思考。

Step 5:复述故事(10分钟)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Step 6:拓展活动(5分钟)

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想象创作一个新的故事,讲述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谊故事。

六、板书设计

《小鹿和小狼》

- 小鹿:友善、勇敢

- 小狼:善良、懂事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并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但在角色扮演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害羞,需要更多的练习和鼓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多设计一些互动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二

主题:《冬天的故事》的阅读与欣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冬天的散文。通过描写冬天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冬天的特点,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冬天的热爱和欣赏,培养他们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冬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冬天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课文教材、PPT课件、冬天的图片、观察描写模板。

2. 学具准备:学生绘本、冬天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冬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冬天的气氛。

Step 2:观察描写(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冬天的景色和人物活动。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写冬天的特点,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Step 3:朗读故事(10分钟)

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跟读。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Step 4:理解故事(15分钟)

1. 教师提问:故事中描写了哪些冬天的景色和人物活动?

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冬天的美,培养他们的美感。

Step 5:绘画活动(15分钟)

学生用绘本或纸张,绘画自己心目中的冬天景色。教师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描绘。

Step 6:展示与分享(10分钟)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自己对冬天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冬天的故事》

- 冬天的景色:白雪、冰湖、冰雪人

- 冬天的人物活动:打雪仗、滑冰、堆雪人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积极观察和描写冬天的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绘画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创造力和美感。但在观察描写环节,有些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还有待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多进行观察活动,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三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设计理念

  远程教育将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远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和潮来时的壮丽景象.

  难点: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理解重点词句。

  六、教学准备:

  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希望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学生自渎、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2、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学法如下:

  (1)读、思、议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自得,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2)想象品味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的想象力。

  (3)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重难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十分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优美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

  (二)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图片。启发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焦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学生的学。对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悟情,学生采用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我利用远教资源,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及文字等信息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生学习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a、首先运用多媒体学生展示潮来时的情景: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学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b、如此壮观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

  1、《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准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语句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然后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作者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利用板书巧妙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学生也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我用课件出示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图,及时点拨。这样,学生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

  3、为了使学生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学生背诵3.4自然段,让学生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学生回过头来,整体浏览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的祖国还有象钱塘江这样美丽的地方,于是我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并启发学生:我们的祖国美丽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向大家介绍你在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朗诵写观潮的诗歌等)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九、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板书设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能根据板书理解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十、说课小结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深入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适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重点,教师注重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