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征收鉴定表(最新3篇)

时间:2015-05-03 06:50: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核定征收鉴定表 篇一:了解核定征收鉴定表的作用与流程

核定征收鉴定表是在征收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重要文件,它的作用是核定房屋征收补偿的标准和金额,确保征收工作的公正、合理和透明。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核定征收鉴定表的作用和流程。

首先,核定征收鉴定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征收补偿的依据和标准,通过核定征收鉴定表可以确定每户的补偿金额,确保公平合理。其次,它是征收决定的重要证据,征收部门需要根据核定征收鉴定表来做出征收决定。再次,它是征收补偿的法律依据,被征收户可以依据核定征收鉴定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最后,它也是征收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依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核定征收鉴定表来评估征收工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其次,核定征收鉴定表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征收部门会组织专业人员对被征收房屋进行评估和鉴定,确定房屋的价值和损失。然后,根据评估和鉴定结果,编制核定征收鉴定表,确定每户的补偿标准和金额。接下来,征收部门会将核定征收鉴定表送达给被征收户,并解释相关内容。被征收户可以对核定征收鉴定表提出异议,征收部门需要进行复核和调整。最后,核定征收鉴定表经过复核和调整后,将正式生效,成为征收补偿的依据。

总之,核定征收鉴定表在征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核定补偿标准和金额,确保征收工作的公正、合理和透明。同时,它也是征收决定的依据、补偿的法律依据、被征收户维权的依据,以及征收工作评估的依据。了解核定征收鉴定表的作用和流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征收工作,确保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核定征收鉴定表 篇二:核定征收鉴定表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案例分析

核定征收鉴定表作为征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文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核定征收鉴定表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首先,核定征收鉴定表的重要性体现在其作为征收补偿的依据和标准。在征收过程中,征收部门需要对被征收房屋进行评估和鉴定,确定房屋的价值和损失。通过核定征收鉴定表,可以确保征收补偿的公平合理,维护被征收户的合法权益。

其次,核定征收鉴定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作为征收决定的重要证据。征收部门需要根据核定征收鉴定表来做出征收决定,确保征收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通过核定征收鉴定表,可以避免征收部门的主观意愿对征收决定产生影响,保证征收工作的公正性。

最后,核定征收鉴定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作为征收补偿的法律依据。被征收户可以依据核定征收鉴定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保证自身得到合理的补偿。通过核定征收鉴定表,可以确保征收补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避免被征收户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通过对核定征收鉴定表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重要性。在实际应用中,核定征收鉴定表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确保其公正、合理和透明。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核定征收鉴定表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征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核定征收鉴定表在征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核定征收鉴定表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重要性,并且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核定征收鉴定表的制定和应用,确保征收工作的公正合理,维护被征收户的合法权益。

核定征收鉴定表 篇三

核定征收申报表填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

一、本表为按照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包括核定应税所得率和核定税额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在月(季)度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使用,包括依法被税务机关指定的扣缴义务人。其中: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按收入总额核定、按成本

费用核定、按经费支出换算分别填写。

二、本表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纳税人填报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所属季(月)度最后一日。

企业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填报的“税款所属期间”为当月(季)度第一日至所属月(季)度的最后一日,自次月(季)度起按正常情况填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15位)。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中的纳税人全称。

三、具体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 “收入总额”: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年度累计取得的各项收入金额。

2、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3、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1行“收入总额”×第2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4、第4行 “成本费用总额”: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写本年度累计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金额。

5、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6、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4行 “成本费用总额”÷(1-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第5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7、第7行“经费支出总额”:按照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方式缴纳所得税的纳税人填报此行。填报累计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金额。

8、第8行“经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9、第9行“换算的收入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换算的收入额=第7行“经费支出总额”÷(1-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0、第10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第8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第9行“换算的收入额”。

11、第11行 “税率”:填写《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的25%税率。

12、第12行“应纳所得税额”

(1)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填报计算结果:

按照收入总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3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按照成本费用核定应税所得率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6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按照经费支出换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第10行“应纳税所得额” ×第11行“税率”

(2)实行核定税额征收的纳税人,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

13、第13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当期实际享受的减免所得税额,第13行≤第12行。包括享受减免税优惠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

减免税优惠。

14、第14行“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当年累计已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15、第15行“应补(退)所得税额” :填报计算结果。计算公式:应补(退)所得税额=第12行“应纳所得税额”-第13行“减免所得税额”-第14行“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当第15行≤0时,本行填0。

核定征收鉴定表(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