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推荐6篇)

时间:2015-09-01 08:23: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 篇一

近年来,随着各种传染病的频繁爆发,学校作为人群密集的场所,消毒通风管理制度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消毒通风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并确保计划的执行。消毒计划应该包括消毒频率、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等内容。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制定不同的消毒频率。例如,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室和公共区域,应该每天进行消毒;对于使用频率较低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可以每周消毒一次。消毒剂的选择要注意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选择具有杀菌功效的消毒剂,并确保使用正确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通风管理,确保空气流通。通风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设置通风窗等方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特殊时期,如疫情期间,可以采取定时开窗通风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措施,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学校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向师生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教育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咳嗽礼仪。学校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置宣传栏,展示与卫生相关的海报和宣传资料,提醒师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最后,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消毒通风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卫生专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另外,学校可以设置投诉举报渠道,接受师生的投诉和建议,促进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消毒计划,并确保计划的执行;加强通风管理,确保空气流通;加强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各种传染病的不断增多,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为了加强学校的卫生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消毒通风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消毒记录和台账系统,记录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方法等信息。通过建立记录系统,可以及时掌握消毒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台账系统,对消毒人员进行考核和奖惩,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其次,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进行卫生检查。检查的内容可以包括室内卫生状况、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消毒剂的储存和使用情况等。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消毒剂的管理。学校可以建立消毒剂的储存和使用制度,规定消毒剂的储存位置和使用方法,并严格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消毒剂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最后,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师生的健康监测。学校可以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师生的健康状况,并定期进行体检。对于有传染病症状的师生,学校应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综上所述,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卫生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该建立消毒记录和台账系统,定期对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加强对消毒剂的管理,并加强对师生的健康监测。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 篇三

  一、消毒负责部门:

  校长负总责,学校总务处负责监督、指导、检查,相关人员具体实施。

  二、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做好记录。厕所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

  三、消毒时间:

  每周对校园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校园整洁干净。每天应有一定时间(中午12:30时下午学生放学后17:30时)打开教室门窗、寝室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洁员按时负责进行每天的公共卫生环境打扫工作,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四、异常情况:

  如发现校内出现类似“流感”现象传染病,班主任及教师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学校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监控,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对患传染病学生上课的教室、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情节严重的及时联系家长进行隔离治疗。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五、餐饮具消毒:

  1、 食堂工作人员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2、 学生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经常晾晒被子。

  六、消毒记录:

  专人记录消毒情况,消毒人员若贻误消毒工作造成不良后果,按相应的教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 篇四

  为了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校通风消毒制度。

  一、学校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1、加强教室、食堂、厕所、办公室等校园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尤其是卫生死角的清理,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教室的通风和消毒一样,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各班要安排专人,做好教室的通风工作和消毒工作,杀灭病原菌,从根本上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并做好消毒记录。

  4、教室应在每天上课前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直到放学,其他教学用房也要每天开窗通风。

  5、楼道、厕所、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每周两至三次进行。

  6、班级每星期两次用喷雾消毒剂,喷洒教室,进行对教室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二、个人卫生要求:

  1、学生应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

  2、学生饮水必须自带水杯。

  3、保持居住房间的通风换气。

  4、避免和来自疫区的人员来往,如要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尽量缩短接触时间,不要直接面对,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接触后及时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医用酒精擦拭)。

  5、咳嗽和打喷嚏时不要正对别人。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

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 篇五

  学校食堂使用的餐具,容器,用具不仅用量大,周转快,而且与进餐者直接相关,如果餐具及容器,用具不洁,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就餐环节,病菌或病毒就会进入体内,造成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事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为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餐具消毒和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应当遵守国家制订的操作规范及卫生要求,严格按照洗消程序进行消毒:

  第一步是用热水洗去食物残渣水温以50 ~ 60℃为宜;

  笫二步是温水清洗,去除残留油脂等(水温以30℃左右为宜);

  第三步是消毒,笫四步是冲洗,即用清洁卫生的清水冲洗掉餐具上的残留药物;第五步是保洁,即将洗净消毒后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洁设施内备用,以防止再污染。

  二、餐具洗涤消毒人员应掌握的常用消毒方法餐具如何进行消毒呢

  目前国内外餐具消毒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物理消毒法,即利用热力灭杀原微生物常用的有煮沸,蒸汽,红外线等;另一类是化学消毒法,就是利用化学消毒剂灭杀灭病原微生物。但后一类有一定副作用,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所以国家对用于餐具的化学消毒剂实行严格管制,必须经省以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审査批准方能生产、使用。

  几种常用餐具消毒方法的主要卫生要求:

  (1)煮沸消毒法。消毒锅应呈桶状,锅底稍平,水量适度,以竹篮盛装餐具,当水沸时,将餐具放入其中,待水再沸时,取出备用,就是沸进沸出。

  (2)蒸汽消毒法。这是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法多种多样,有简易蒸汽消毒法,锅炉蒸汽法,电热蒸汽消毒法等,一般要求消毒温度在80℃上,保持30分钟即可。

  (3)灭菌片或Te-101片消毒法,按每片药物兌自来水0.5公斤的比例配制消毒液,然后将洗净的碗盘等餐具放入消毒液内,浸泡3-5分钟。

  (4)84肝炎消毒剂消毒法。用自来水配制成1%84肝炎消毒液即每公斤自来水加入84肝炎消毒剂10毫升广将洗净的餐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备用,配制均用自来水,不得用热水。

  三、加强餐具洗涤消毒工作的管理

  食堂指定人员负责餐具容器,用具洗涤消毒工作的曰常管理,做到消毒经常化。并可通过以下检查方法检查其工作质量:

  (1)感官检查。首先检查洗涤人员是否按洗涤程序操作,有无弄虛作假,省略消毒程序;

  (2)检查消毒设备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无消毒液,消毒拒的温度等;最后检査备用餐具的卫生质量,一般来讲,卫生质量较好的餐具应当是内外壁和底部无油膩,呈现本色。

  (3)余氯试纸检查法。这是一种快速直观的检査方法,适用于使用氯制消毒的餐具,其灵敏度很高,残留余氯在50帅时也能检出。具体操作法是取余氯试纸一小块,投入备用碗盘内接触残留液,数秒后进行观察,若试纸变为淡紫色或深蓝色,表明该餐具已消毒,其颜色的深浅与消毒剂浓度的髙低相关,一般要求试纸呈深蓝色,其余氯浓度约为300PPm,若试纸仍为白色,证明该餐具未经消毒液消毒。

  (4)细菌学检查法。一般由国家食品卫生监督机构使用。

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 篇六

  为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各学校积极筹备卫生清洁消毒物资,为开学和开学后日常防疫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一定要规范储存、使用和管理,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1、清洁消毒物资包括消毒剂和消毒器材。消毒物资存放在学校专用存放地点,场所应选择在有监控覆盖的地方,并离开学生活动区域。

  2、存放地点应当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除湿、消除静电等安全设施。

  3、存放场所封闭管理。存储仓库要悬挂警示标牌,设置警界线等隔离措施。

  4、物资应当分类分项存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当有安全距离,不得超量储存。

  5、将安全管理制度、每种消毒剂安全使用说明在存放场所放大张贴。

  6、安排专人出入库管理,建好物资管理台账,包括来源(接受捐赠、购买)、数量、购买(接收人)、入库时间等。

  7、物资出库做好登记,对使用人、使用时间、使用量等详细记录。领取和归还均双方签字确认。

  8、向使用人发放消毒用品时,应附送简练表述的安全注意事项。

  9、使用人要做消杀情况记录,包括消杀时间,区域(面积),可在归还物品时记录备案,存在问题及时向主管人(保管人)反馈。

  10、消毒剂(粉、片、液)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比、使用,严格遵守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1、消毒剂和消杀用具应即用即还,或每日取还。不应在固定存储场所以外其他地方存放。

  12、管理人员要定期查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明确负责人和检查人。

  13、消杀要适时、适度、适量,防止过度消毒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学校公布制度时,应同时公布责任人(尽量双人管理),以确保制度落实。

学校消毒通风管理制度(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