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矮星(经典3篇)

时间:2016-07-07 08:45: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红矮星 篇一

红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之一,通常比太阳小得多。它们的质量通常在太阳的一半到十分之一之间,表面温度也比太阳低。尽管它们在宇宙中数量众多,但由于它们的低亮度,很难通过肉眼观测到。

红矮星的演化过程比较缓慢,它们的能量主要来自核聚变反应,将氢转变为氦。由于质量较小,红矮星的核聚变速率比太阳慢得多,因此它们的寿命也更长。一颗红矮星可以持续燃烧几百亿年,远远超过太阳的寿命。

除了寿命长之外,红矮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的稳定性。由于它们的质量小、表面温度低,红矮星的能量输出相对较弱,因此它们的辐射也相对较稳定。这使得红矮星成为天文学家们研究宇宙中稳定恒星演化的重要对象。

红矮星虽然在宇宙中很常见,但它们的低亮度使得观测和研究变得困难。目前,天文学家们通过望远镜等先进设备来观测和研究红矮星,以揭示它们在宇宙中的作用和演化规律。红矮星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还有助于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红矮星 篇二

红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类型之一,但它们的特点并不局限于数量众多。红矮星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它们的演化过程和未来命运上。

红矮星的演化过程相对缓慢,它们的核聚变速率比太阳慢得多,能量输出相对较弱。在燃烧完氢核之后,红矮星会逐渐膨胀成红巨星,然后释放外层气体形成行星状星云,最终形成白矮星。由于红矮星的质量较小,白矮星的质量也较小,无法产生足够的压力维持平衡,最终会在黑洞或中子星的形式下坍缩。

红矮星在宇宙中的未来命运也备受关注。由于它们的寿命长,红矮星有可能成为宇宙中最后幸存的恒星。在其他恒星灭绝之后,红矮星可能成为宇宙中唯一的光源,为宇宙继续提供能量和光明。

红矮星虽然在宇宙中数量众多,但它们的独特性使得它们成为天文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研究红矮星的演化和未来命运,人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规律,拓展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想象。

红矮星 篇三

红矮星

红矮星(red dwarf)是指表面温度低、颜色偏红的矮星,尤指主序星中比较“冷”的M型及K型恒星,这些恒星质量在0.8个太阳质量以下,表面温度为2,500至5,000K。除太阳外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便是一颗红矮星。

目录 简介显示特点理论证据专家看法收缩展开 简介

  所谓 红矮星 ,也就是 M型主序星 (MV),根据 赫罗图 ,“红矮星”在众多处于主序阶段的 恒星 当中,其大小及 温度 均相对较小和低,在 光谱分类 方面属于M型。它们在恒星中的数量较多,大多数红矮星的直径及质量均低于太阳的三分一,表面温度也低于3,500 K 。释出的光也比太阳弱得多,有时更可低于 太阳 光度的万分之一。又由于内部的 氢 元素核聚变的速度缓慢,因此它们也拥有较长的寿命。红矮星的内部引力根本不足把 氦 元素聚合,红矮星不会膨胀成 红巨星 ,而逐步收缩,直至氢气耗尽。

  红矮星,其实是一种体积不太大的 恒星 ,通常它们的质量都不会超过 太阳 的一半。我们的 银河系 (也许所有星系都是如此)中70% 的恒星都是红矮星

,它们比太阳的 体积 小, 温度 低,也更加暗淡。由于辐射出的光芒实在是太为微弱,如果不借助天文望远镜,我们不可能看到任何一颗红矮星。科学家们计划寻找的行星正是处于这样的恒星周围。

  据介绍,当“ 超级类地行星 ”运行到红矮星与地球之间时,会发生类似 日食 一样的效应:红矮星发出的光线会被阻挡住一部分,而不同的行星由于体积和其与恒星的距离都不相同,因此能阻挡住的光线数量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观测红矮星亮度的变化并参考其他因素,科学家们便能够估算出行的大小以及与恒星的距离,进而确定其表面的温度等重要 数据 。

  其实早在2007年4月份, 欧洲南方天文台 的天文学家就曾宣布,他们在距离 地球 20.5光年的红矮星--Gliese581--的周围,发现了迄今与地球最为相似的 太阳系外行星 。这颗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5倍,表面温度可能介于0℃~40℃之间,恰好允许液态水存在于它的表面。这是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首次发现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显示特点

  红矮星是一类体积较小、 质量 不超过太阳三分一的小型恒星。科学家们希望能在其附近找到所谓的“ 中转行星”。所谓“ 中转行星 ”,是指从地球上看,会周期性地遮挡住部分恒星光芒的一类行星。通常情况下,因“中转行星”引起的类似日食的现象会阻断住恒星所发出的大约一半 光线 。而由此导致的恒星亮度的变化可以被地球上的观测者们所记录到。在实施“MEarth”计划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计划动用八台 大型光学望远镜 进行观测活动,目前已经有 五台 投入了使用。

  Gliese 581c这颗 星球 距离地球足有20光年之远,并选择以它附近的一颗红矮星作为 轨道 中心旋转。这是由于红矮星的数量很多,所以很多行星都选择红矮星作为轨道旋转中心。又因为红矮星的光线非常暗,所以围绕它旋转的这颗行星不会被星光所淹没,这样这颗行星发出的光线就很容易的被测量到。

  这颗行星经研究存在于红矮星周围的一个可居住区,通过天文望远镜可观测到这颗 行星 的表面存有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即星球表面存在有液体水的地方。这片可居住区距离 冷星 的距离与地球距离太阳一样远。据天文学家表示,这颗在红矮星可居住区域存在的行星,围绕红矮星公转的时间为两周。由于这颗行星离红矮星十分近,所以在观察的时候这颗行星与红矮星会同时出现在观察者的视线范围内,而且能够被很容易的观察到。

  天文学家研究表示,他们发现 宇宙 中的紫外线实际上会使 氧分子 分离,甚至还能够创造出很多的臭氧分子。经研究,在这颗行星的大气层上空覆盖有一层厚厚的臭氧层,这样就阻止了过多的紫外线照射到行星的表面。但是,当红矮星静止存在时,紫外线就会相对减弱,防止紫外线的 臭氧层 也就会慢慢消失。

理论证据

  1、围绕着一颗叫Gliese 581的红矮星运转。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07个天文单位,正好能确保581 c生成液态水并把水保持在表面。

  2、如果它拥有地球一样的岩石结构, 直径 可能是地球的1.5倍。如果是个“冰球”,直径可能会更大。研究者估计,581c的 重量 大约是地球的5倍,表面温度为0-40摄氏度。

  3、581c围绕的恒星581,其质量是太阳的1/3,亮度只有太阳的1/50。所以它制造的“金发地带”比太阳小。如果它尺寸、热量和太阳一样,那么581c就不会有今天。

  4、581c发现者之一、里斯本 天文台 的泽维尔·庞菲尔斯说,欧洲天文学家小组使用一种称为HARPS(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寻光谱仪)仪器观测了100颗不同的恒星,最终发现了581c行星。

  5、581c环绕恒星公转一圈只要13天,你的 年龄 也会增加得更快。

  6、581c上的 重力加速度 是地球上的1.6倍,坐在上面,你会感觉自己的体重增加了0.6倍。

  7、581c距离它的恒星581的距离为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的1/14,从581c上看,恒星在天空中的大小要比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 太阳 大20倍,而且会受到红矮星的大量辐射。

  8、581c很可能被潮汐锁定,这样它的一半一直是白天,另一半一直是黑夜。

  9、581c距离地球约20.5光年,相当于120万亿英里。从银河系的概念上来看,距离地球不算远,581c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100颗行星之一。

专家看法

  科学家们将对位于北天球的约2000个红矮星进行观测。通过分析这些天体亮度的变化程度,研究人 员将能够计算出是否有质量在地球二至七倍之间的“中转行星”存在于所谓的“生...

红矮星(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