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精简4篇)

时间:2015-06-08 07:25: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金溪 篇一

金溪,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小县城,虽然它的规模不大,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金溪县地处湘粤交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县境内有着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金溪县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县境内有着许多山峦起伏,林木葱茏,溪水潺潺,景色宜人。尤其是在春天,山花烂漫,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许多游客纷纷前来金溪县,登山观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除了山水风光外,金溪县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古建筑和传统民俗活动都能在这里找到。

除了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金溪县还以其特色美食而闻名。这里的农产品丰富多样,特别是当地的农家菜,口味地道,营养丰富,深受游客喜爱。在金溪县的餐馆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当地特色菜肴,满足你的味蕾。此外,金溪县还有着许多农家乐,游客可以体验到农家生活的乐趣,感受到农民的热情和好客。

总的来说,金溪县是一个既有着美丽自然风光又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不论是登山观景,还是品尝美食,亦或是体验农家生活,金溪县都能让你流连忘返,留下美好的回忆。

金溪 篇二

金溪,一个小县城,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金溪县虽然规模不大,却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潜力,正在逐渐崛起,展现出无限的发展前景。

金溪县地处湘粤交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县境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地方。近年来,金溪县政府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下,金溪县的农业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除了经济发展,金溪县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县政府积极推动生态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打造了一批生态园林和森林公园,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金溪县还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传统节日和民俗表演等,让人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未来的发展中,金溪县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好自然环境,传承好历史文化,促进经济繁荣,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金溪,一个有着无限潜力和希望的地方,正在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金溪 篇三

金溪 篇四

目录 金溪简介历史沿革行政区域历史人物收缩展开 金溪简介 金溪建县于宋淳化五年( 994年),因有山出产金银,有溪水色如金,得名金溪。 金溪县地处赣东中部,位于东经116027'---117003',北纬27041'---28006',东西跨36'。 县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全县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岗地等几个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山地海拔高度500—1363米,相对高度>300米;丘陵海拔高度100—500米,相对高度50—200米,面积达142.47万亩,占总面积70%。平原岗地海拔1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米,面积40.7万亩,占总面积20%。 水资源较为丰富,有信江水系支流、抚河水系支流、干流等6条河流贯穿县境,总长为272.4公里。(径度)相距58公里,南北跨25'(纬度)相距45公里,版图呈“T”字形,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 全县国土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现辖7镇6乡1场,149个村委会,1444个村小组,人口28万。 东与贵溪县、鹰潭市、资溪县交界,南和南城县接壤,西与抚州市相邻,北连东乡、余江两县。县城驻地秀谷镇,距南昌150公里,抚州47公里,鹰潭48公里。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金溪始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楚灭越又属楚。 秦时,金溪属九江郡。 汉初,金溪属淮南郡,后属豫章郡南城县之地。东汉时金溪属豫章郡临汝县地。 三国时,金溪属吴国临川郡临汝县地。 晋朝南北朝时,金溪的隶属与三国时相同。 隋时,金溪属抚州郡临川县地。 唐时,仍属临川县,在今县址上设上幕镇,并在镇东的白面坞与金窟山、宝山设置了冶炼场。 五代十国时,金溪先属吴国、后属南唐的抚州临川县。公元958年,南唐以临川县的上幕镇及靠近该镇的'归政乡设置了金溪场。 宋淳化五年(994),临川县的归德、顺德、顺政连同原来的归政共四乡被立为金溪县,属抚州管辖。 元时,金溪属抚州路。 明时,金溪属抚州府。 清时,金溪仍属抚州府。 民国初,金溪属豫章道。民国21年金溪属江西第五行政区,民国24年金溪属江西第七行政区。 1949年5月7日,金溪县获得解放,属赣东北区贵溪督察专员公署,同年8月改属抚州专区。1967年,金溪属抚州地区。2000年10月,金溪属抚州市。

行政区域 现辖7镇6乡1场: 秀谷镇,浒湾镇,何源镇,双塘镇,琅琚镇,左坊镇, 陆坊乡,对桥乡,黄通乡,琉璃乡,合市镇,陈坊乡,石门乡 金溪县华侨农场

历史人物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世人尊称为象山先生,陆坊乡青田村人,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陆九渊于宋乾道八年进(1172)登进士第,任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淳熙九年(1182),到首都临安任国子正;淳熙十年至十三年,在敕令所任删定官;绍熙元年(1190),主管台州崇道观;绍熙二年,出知荆门军;绍熙三年腊月,病死于荆门任上,归葬于金溪。嘉定十年(1217)赐谥“文安”。明嘉靖九年(1530),被列入孔庙配祀。陆九渊在官时为政清廉,爱干实事,不喜空谈,他认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他治理荆门,政绩显著。陆九渊官虽不大,但理学名望很高。陆学又称“心学”,他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此所谓的“心”,又叫“本心”、“善心”,也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意识。帮自南宋以来,统尊他为“百世大儒”。陆九渊又是一个教育家,在南宋思想学术领域内独树一帜,与朱熹对垒而立,吸引了很多学子,尤其在贵溪象山讲学时,授徒极盛,达

数千人。后人将他生前所著所讲,编为《象山全集》,凡36卷。他的学说后由明朝王阳明继承和发展,称为陆王学派。 危素(1295-1372),字太朴,又字云林,黄通乡高桥人,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元朝历史学家、文学家。少时曾拜读吴澄门下,并尊李存为师,年轻时便精通五经,学识渊博,名扬天下。元至正元年(1341)被大臣荐授经筵检讨,负责主编宋、辽、金三史,并注释《尔雅》。至正五年先后任国子助教、翰林编修、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大司农丞、礼部尚书、参知政事。明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朱元璋对其较为器重,赐小车,免朝谒,常与酒宴,并有诗词酬唱。由于皇帝对他的宠信,引起了某些大臣的嫉妒,被弹劾其为亡国之臣,不宜重用。洪武三年,危素被谪居和州。 危素博学,善为古文。元至正年间,独以文名天下,尤精于书法,片纸只字,人们都爱珍藏。他著有《说学斋稿》四卷,《云林集》二集,《草庐年谱》均流行于世。 曾坚,字子白,石门乡靖思人,从小严受家训,钻研经籍。元至正十四年(1354)会试廷试皆第二,是金溪进士中第一个榜眼。曾坚与县人朱夏、葛元喆、危素齐名,元时有“曾、朱、葛、危之文学”的美称。曾坚在元朝官至翰林学士,明初为礼部侍郎。其所著述,有《中兴大要》六篇,《望周山金石斋》、《青华闽海》、《昭回从政》、《逾海志》、《逾辽志》等。 吴伯宗(卒于1384年),新田人。明洪武三年乡试中举,名列第一,为解元。洪武四年会试第一,为会元,廷试复得进士第一,是金溪唯一的状元。所谓“三元及第”,吴伯宗兼而有之。先后授国子助教、翰林典籍、翰林检讨、武英殿大学士,后因受弟牵连,谪居云南,暴卒于途。吴伯宗在天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翻译《回回天文》等书,著有《荣进集》四卷行于世。 王英(约于1374-1449),字时彦,别字泉坡,兴贤坊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掌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又修太宗、仁宗实录,累官至礼部尚书。其书法劲丽,飞动园转,有怀素之风,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皇帝特赐金钊束手,以免应接不暇,只有皇帝需要书写时,才开金钊,卒谥文安。著有《泉坡集》。 吴悌(约1502-1569),字思诚,学者称疏山先生,琅琚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初任山东乐安县令,又调安徽宣城,升御史。严嵩败后,官至南京大理卿、刑部侍郎,卒后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庄,郡人建祠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并祀,曰五贤祠。时人谓“得罪权贵止于不为官,得罪疏山则不可为人”。其为世人折服如此,著有《吴疏山集》。 傅良桥,字汝济,中洲傅家人,明代搞倭民族英雄戚继光部下谭纶之参将。明万历七年(1579)参加武乡试,次年考中进士,升广东练兵游击。万历二十五年,奉调征倭寇抵朝鲜。因屡战屡胜,提升神枢营执事、昭勇将军,画像御屏纪功,后调广东东山参将。 龚廷贤(1522-1619),字子才,号云林,合市人。廷贤受家庭影响,从小立志,以医济世,一生行医60多年,曾名噪一时,被尚书荐为太医院吏,其著述《神杏仙方》、《万病回春》、《寿世保元》、《云林神彀》、《济世全书》、《小儿推拿秘旨》等书,对我国医学史及世界医药事业都有深远影响。 蔡上翔(1717~1810),字元凤,别号东墅,抚州金溪人(现为金溪县东门镇蔡家村),史学家。乾隆二十六年(1761)中进士,任四川东乡(今宣汉县)知县。在官8年,清廉政肃,不受托赠,不偏听偏信,深得巴蜀民心,《四川通志》将其列为“名宦”入传。为官之余,潜心研究唐宋古文之精妙,其诗文不落俗套,奇思横出,自成一家。著有《东墅文集》20卷,《东墅诗钞》4卷,《不求甚解录》4卷,《论语续言》4卷,《从政录》1卷,《王荆公年谱考略》25卷(另附《杂录》2卷)。 蔡国用(1579-1640),字正甫,号静原,石门靖思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授中书舍人,历任山西道御史、福建道御史、浙江道御史、提督应天学政、大理寺少卿、太仆正卿、工部左右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蔡国用素来不阿不激,遇事从容,成竹在胸,独为皇帝信任,予以加官晋爵,显赫一时。及卒,语不及私,帝闻痛悼,辍朝三日。赐封号文恪,诰授光禄大夫。 方仲永 王安石作品《临川先生文集》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金溪(精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