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通用3篇)

时间:2016-07-05 05:12: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篇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规则,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规则,掌握计算同底数幂时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包括底数相同指数相加的规则。

3. 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拓展性练习,解决复杂的同底数幂乘法问题。

5. 总结: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让学生掌握规律。

6.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

1. 教学PPT:用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

2. 教学实例: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

1.形成性评价: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掌握情况。

2.总结性评价:通过一次小测验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基本规则,能够正确计算同底数幂的乘法。

2.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规则: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包括同底数幂相乘时指数相加的规则。

3. 练习巩固: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方法。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通过拓展性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5. 总结梳理: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让学生掌握规律。

6. 课外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掌握情况。

2. 总结性评价:通过一次小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规则,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篇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基本运算。

  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的推理过程及运用

  难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表示什么意义?(是乘方运算,表示10个2相乘;也可以用来表示运算的结果)

  2、下列四个式子① ,② ,③ ④ 中,运算结果是 的有哪些?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两个幂只有当底数相同时才可以乘起来,同时初步感受计算的方法)

  3、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米,若一年以 秒计算,那么光走一年的路程是多少米呢?

  学生列出式子 。这个式子怎样运算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两个同底数幂相乘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你能计算出 吗?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那么 等于多少呢?更一般的, 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发现运算的方法了吗?

  师生共同概括归纳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用公式表示是: (m、n都是正整数)

  动脑筋

  当3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时,怎样用公式表示运算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最后教师总结: (m,n,p都是正整数)

  三、典例剖析

  例1 计算:(1) ;(2)

  分析: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强调初学时要注意弄清楚计算的步骤。

  例2 计算:(1) ;(2)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题意在进一步训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用法则进行计算,点评时要强调对法则的运用。

  例3 计算:(1) ;(2)

  学生解答并讨论,教师注意拓展学生对法则的运用,培养符号演算的能力,指出公式中的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字母或式子表示的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

  1、计算:

  (1) ;(2) ;(3) ;(4)

  2、计算:

  (1) ;(2) ;(3) ;(4)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对学生出错比较多的地方做讲解和变式训练)

  提高训练

  3、 计算 ;(2)

  4、制作拉面需将长条形面团摔匀拉伸后对折,并不断重复若干次这组动作、 随着不断地对折, 面条根数不断增加、 若一碗面约有64 根面条,则面团需要对折多少次? 若一个拉面店一天能卖出2 048 碗拉面,用底数为2的幂表示拉面的总根数。

  (用以提升学生运算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五、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如:对法则的理解,解决了什么问题,体会从特殊到一般探索规律的数学思想等等)

  六、布置作业

  教材P40 第1题,P41 第12题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