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教学设计【实用6篇】

时间:2011-01-07 06:12: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乘车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进行乘车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乘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乘车教学设计建议: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游戏等形式,向他们介绍公交车、地铁等常见的交通工具,让他们了解这些交通工具的外观、功能和使用方法。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乘坐公交车或地铁的场景,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理能力。

对于中小学生和青少年,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模拟乘车等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乘车的过程,包括购票、上车、下车等环节。可以选取一些常用的线路,带领学生一同乘坐公交车或地铁,让他们了解公共交通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通工具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大学生和成年人群体,可以通过讲座、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交通工具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应用、交通管理政策等话题,引导他们思考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和挑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交通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乘车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全面提升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乘车技能。

乘车教学设计 篇二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换代,乘车教学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在设计乘车教学内容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以下是一些创新的乘车教学设计建议:

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乘车模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各种交通工具的乘坐场景,如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乘车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身临其境感受和学习效果。

2. 运用智能手机APP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结合智能手机APP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APP,向学生传递交通安全知识、提供乘车指导、模拟紧急情况处理等功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和练习。

3. 开展乘车体验活动和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乘车体验活动和比赛,如乘车知识竞赛、乘车实操比赛等,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比拼中成长,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乘车技能和安全意识。

通过以上创新的乘车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乘车态度和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为未来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出行的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乘车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一定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设计思考: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连加

  (出示课件)笑笑他们要乘公共汽车了,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

  该怎样解答呢?应该把车上的2人,和正准备上车的3人,以及后面赶来的2人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2+3+2

  怎样计算呢?

  淘气:先算2加3等于5,5再加2就等于7.

  笑笑:我是用画圆圈的方法。先画2个红圆,再画3个黄圆,最后再画2个绿圆。一共有7个圆,就知道一共有7名乘客。

  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这个算式相加的数多了,加号也多了。我们把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2、学习加减混合

  (出示课件)公共汽车继续向前行,有到了一个站。你又看到了什么情境,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峰:汽车到站了。车上原来有7名乘客。有2人上车,有3人下车。

  你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现在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7根小棒代表车上的7名乘客,有2人上车,就加上2根,有3人下车,就去掉3根。所以列式为:7+2-3

  该怎样计算呢?先算7+2=9,9-3=6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我们来听听小敏的想法。(出示课件录音)小敏:我列的算式是7-3+2,这种方法对吗?

  正确。7-3+2又等于多少呢?自己算一算,有困难可以摆小棒或画圆圈。

  我们看这两种方法。里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比较合适呢?

  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把故事的情境用画圆圈或摆小棒的方式反映出来,以便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张“乘车”的图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较容易地有加法类推到加减混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3、学习连减

  (出示课件)汽车继续前行,终于到马戏团这一站了。笑笑和她的同学们要下车了。

  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出示课件录音)小东说:车上原来有6名乘客,先下去4人,有下去2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名乘客?自己列式解答。

  6-4-2=0现在车上一名乘客也没有。

  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应该叫它什么呢?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设计思考:在连减的学习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体现教学方法的层次性。)

  4、试一试

  书第44页试一试。

  5、总结运算顺序

  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出示课件录音)小宇: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小茹: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过马戏团大门游戏:算一算

  2+7+1=10-7-3=

  9-3-2=6-3+7=

  7+2-8=10-4+2=

  10-8+5=3+5+1=

  8-8+4=3+5-6=

  2、小鸟图

  教材第45页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3、三只小狗算题游戏

  教材第45页第3题:数图形,算一算

  4、马术表演

  用加减混合方法解决问题。

  5、马术表演、刺猬表演

  教材第45页第4题:说一说,填一填

  6、解决问题:分水果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第47页第4题。

  (设计思考:1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大量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厌倦。教师结合学习内容,设计马戏表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注意练习的适度,使学生在观看马戏表演的兴趣中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能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无穷的乐趣。)

  四、结束

  说一说生活中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编成数学题,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说一说,并和同学互相解决编的数学问题。

乘车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7-3+2=66-3-3=0

乘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师: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是天天做校车上下学的,请举手。(学生示意)平时坐校车时还记得应该注意什么么?学生回答。(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遵守乘车秩序,还不能把头伸到车窗外,要注意乘车安全……)

  2、请大家仔细看一段视频(公共汽车上)人员上下车的情况。

  3、指名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车上的人员在发生变化)

  4、同学们知道么: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校车或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去动物园。一路美丽的风景,动物园里面精彩的动物比赛,都吸引着他们,让我们也随着他们去看看,喜欢吗?

  2、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小朋友啦(课件演示图1),三家店到了,先上了3个人,还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都上了车。

  3、谁能将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三家店后,先上了3人,又上2人,现在车上有7人。

  (在学生叙述时,板书:2,3,2,7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4、根据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大多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乘客?师:(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说出:2+3+2=7(师板书)。

  师:同学们,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

  老师边讲边板书:2+3+2=7

  5、谁能借助学具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板前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它有两个加号,有3个数相加等。)

  6、小结: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七里庄站到了,同学们请注意:课件出示图2。

  1、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谁愿意说说?

  生1:这辆汽车上有8人。

  生2:到站后从前门下来1人,从后门下来4人。

  师: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谁能提个问题呢?

  生:车上还剩多少人?

  2、师:问得很好“车上还剩多少人?”现在大家像老师一样,在小组里用手中的图形摆一摆图中的数学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锻炼。(8—1—4=3)

  师:像这样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算前面的减法,让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然后从得数里减去第三个数得到最后的结果。

  九棵树站到了,小朋友们请注意:课件出示图3。

  1、车上的人数又发生了变化,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车上有9人。

  到站后从前门上去1人,从后门下来5人。

  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

  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还有人想到了“上车的人少,下车的人多,车上的人比原来少了”,到底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呢?是比原来少了吗?我们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当时的场景。

  组织学生表演,再现当时的情境。其余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你看懂了吗?

  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也就是乘客的人数,该怎样表示?

  板书:9-5+1=59+1-5=5

  师: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引导学生: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后一个数算。

  3、设疑: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小组讨论交流)说出:先加上上车的人再减去下车的人和先减去下车的人再加上上车的人。(给学生鼓励的掌声。)

  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有加号和减号。

  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计算。

  4、总结运算顺序

  我们来看这几道题,有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你在算这几道题时,都是按什么顺序算的呢?

  生:我算时,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

  生:我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教师总结: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试题里,我们应该按照从前到后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

  三、拓展新知

  动物园到了请小朋友下车,要注意安全。

  1、师:这一路我们学习了许多与乘车有关的数学知识。大家还想再获得一些新的知识么?让我们走进动物园去看看吧!

  2、动物园里好热闹啊!小动物们正唱着迎宾歌在欢迎我们呢!老师现在有问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么?课件出示图:

  说一说,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想一想,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师、这么热闹的动物园,原来正在举行运动会,大家想参加么?

  3、小猴摘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小兔子采蘑菇。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4、全家总动员。说一说,算一算。

  5、谁游得快。

  6、齐心协力,团结胜利。

  四、全课总结:

  1、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2、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的确不少,看小动物们还给你们写了四封信呢!想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吗?那你得帮老师算一算,这9张邮票如果每封信上贴2张,还剩下几张?最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团结合作。

  五、作业:

47页5,6

乘车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第44-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5+36-48-49+06+410-59-32+85+43+4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二、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注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3当表演全结束时,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现在汽车上有几人?

  列式:2+3+2=7(人)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由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列式:5-4+3=4(人)取名字:加减混合

  四、巩固练习:

乘车教学设计【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