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艾如张
  • 锦襜褕,绣裆襦。
    强饮啄,哺尔雏。
    陇东卧穟满风雨,莫信笼媒陇西去。
    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田平碧中。
    网丝漠漠无形影,误尔触之伤首红。
    艾叶绿花谁剪刻?中有祸机不可测!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93-195 2、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6-168
  • 译文
    披一身锦绣般的羽毛,一只多么令人喜爱的鸟。
    努力地寻觅食物,把你巢中的小鸟喂饱。
    田垄东边风大雨急,把禾穗吹倒,别到垄西去,不要听信笼媒鸟的鸣叫。
    齐国人擅长织透明如空的罗网,那平原绿野的地方有罗网笼罩。
    那网丝的形影难以看到,触上它会头破血流难以脱逃。
    谁刻剪的艾叶绿花伪装网上多巧妙,里面藏着致祸的机关实难预料。

    注释
    艾如张:汉乐府旧题,属于铙歌十八曲。题目字义为:割除草木,张网捕鸟。
    襜褕:对襟单衣。
    裆襦:裤子。这两句用锦绣的衣服以比喻鸟的美丽羽毛。
    雏:幼鸟.
    卧穟:卧倒的庄稼。
    笼媒:把鸟关在笼子里,用来诱捕别的鸟。
    齐:今山东一带。相传齐人善于捕鸟捉鱼。素空:透明的天空。
    平碧:平原碧野。
    漠漠:广布的样子。
    伤首红:伤害得头破血流。
    艾叶绿花:指伪装在网上的花草。艾,蓬艾。草名。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93-195 2、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6-168
  •   在古人的咏物诗中,有一些纯然吟咏客观事物的种种情状,而没有诗人的寄托寓意;但更多的是,“咏物”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诗中借物寄托着诗人深刻的寓意或者感慨。后者与现代的寓言诗很相似。李贺这首《艾如张》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首诗会令人感到十分诧异: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竟然会对社会上险恶机诈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他深邃的政治眼光和卓越的见识使读者深感佩服。全诗通过对小鸟要警惕捕鸟人的机巧的劝告,写出了人世的险恶不测,表达了诗人对险恶奸诈现实的憎恶。

      诗中首先刻画鸟儿的美丽可爱。用“锦”“绣”的衣服来形容鸟儿羽毛,这是非常美丽的鸟。羽毛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光彩照人。诗人用人的衣服作比喻,使读者更容易在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强饮啄”四句,是对小鸟劝告的第一层意思:努力寻找食物哺育自己的小幼雏吧。东边的稻田里禾穗倒伏,可以够你寻找食物了,虽然在东边的田垄去寻找食物要经受风风雨雨的侵袭,但你千万不要听信笼媒的呼唤,飞到西边的田垄去。这一规劝,寄寓着诗人自己沉痛的教训于其中。日常生活似乎总是不能满足人的理想要求,于是就总是想另外找一种自己理想的生活。这种追寻往往适得其反,使自己陷入险恶的境地。“齐人织网”四句具体描绘了网雀的险恶,齐人的网洁白透明,无形无影,看不见,但又实在存在,它张在野外田垄上,在平坦的草地上,加上伪装,表面上红花绿叶,那么美丽诱人,但实质上却是阴森的陷阱机关。一旦小鸟触及那无影无形的网,就会碰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这里把捕鸟的机诈设施写得十分生动,读之使人产生一种恐惧心理。最后两句点明了祸机四伏,深不可测的诡谲奸诈境界,以总结全篇。那绿叶红花,竟是人们装饰祸机的伪装。

      诗人怀着强烈的憎恶感情来描绘张网捕鸟的险恶居心,这当然不只是抨击捕鸟,而是借此抨击现实的险恶。现实也就像一张无形无影的网,由一些奸佞小人设置起来,引诱着一些天真善良的人们触网受伤。这些奸佞小人用意险恶,居心叵测,使人们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落入他们毫无形迹的网中,受伤了还不知道是怎么样受伤的。诗人对现实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捕鸟的描述,只是他对现实认识的变形反映。

      这首诗写出这网一般的人世,到处是机巧的陷阱,到处是张着的网,使人们碰得头破血流。这是诗人被弹归之后进一步思考得出的深刻结论。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6-168
  •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能确考,但从诗的内容感情来看,很有可能是应进士举被攻击之后创作的。有人认为这首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八年(813年)李贺任职京师期间。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93-195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封行高 封行高,生卒年不详,渤海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人。封德彝之从子,唐代诗人观(627—649年)中官至礼部郎中。以文学博雅知名。
  • 李沛 李沛,唐宪宗李纯之孙,洋王李忻长子,太和八年(即公元834年),封颍川郡王。
  • 郑虔 郑虔(691—759),字趋庭,又字若齐(一字弱齐、若斋),河南荥阳荥泽人,《新唐书》卷二〇二有传。盛唐著名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又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近乎百科全书式的一代通儒,诗圣杜甫称赞他“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郑虔学富五车,精通经史,书画成就卓然一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以及历代文学家、诗人、书画家、书法家等专业性辞典之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 张钦敬 生卒年、籍贯俱不详。玄宗开元间登进士第。《全唐诗》存诗1首。
  • 褚载 载,字厚子,家贫,客梁、宋间,困甚,以诗投襄阳节度使邢君牙云:“西风昨夜坠红兰,一宿邮亭事万般。无地可耕归不得,有思堪报死何难。流年怕老看将老,百计求安未得安。一卷新诗满怀泪,频来门馆诉饥寒。”君牙怜之,赠绢十匹,荐于郑滑节度使,不行。乾宁五年,礼部侍郎裴贽知贡举,君牙之荐之,遂擢第。文德中,刘子长出镇浙西,行次江西,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亦寓于此。载缄二轴投谒,误以子长之卷画贽于威,威览之,连见数字触家讳,威矍然,载错愕,白以大误。寻谢以长笺,略曰:“曹兴之图画虽精,终惭误笔;殷浩之兢持太过,翻达空函。”
  • 陈子良 陈子良(公元?-632年),字不详,吴人。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隋时,任军事统帅杨素的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学士。子良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