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王濬墓下作
  •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3-64
  • 译文
    世上已经没有王濬,还听到有人传唱但畏水中龙。
    墓草被烟雾笼罩日益枯萎,秋藜经霜后颜色愈红。
    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随葬的青铜剑因锈蚀而烂断。
    墓地周边已渐成农田,坟冢已被马鬣般的荒草所封盖。
    菊花在雨露多时会茂盛繁发下垂,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上。
    略带涩味的松柏之香,王濬已死于南原,没有了风光。

    注释
    王濬: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吴有功。卒,葬柏谷山。
    阿童:王濬的小名。
    水中龙:指王濬。
    白草:草经霜而白。
    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一作“黎”。
    古书:指碑刻上的文字。黑石:墓石。
    鱼鳞: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
    坟科:坟上的土块。一作坟斜。马鬣封:坟墓封土的一种形式。
    南原:王濬的墓地所在。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3-64
  •   此诗为怀古之作。率领水军平定东吴的王濬,虽然逝去多年,但他的功业一直为后世人们所传颂。诗人来到他的墓地,所见一片荒凉。寒烟之中,衰草发白枯死。荆棘丛生,藜草红得凄惨。墓碑上的字迹,随着岁月的侵蚀,早已模糊不清。想必当日殉葬的青铜宝剑,恐怕都已经断裂。农民开垦的耕地,一天天逼近墓地。在这马鬣形的土封,在荒野中显得那样突兀。周遭枯萎的菊花,丛生的荆棘,更增添了几分悲凉。在松柏的芳香中,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参考资料: 1、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3-64
  •   朱自清《李贺年谱》认为此诗作于李贺北游潞州时。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吴企明《李贺集》认为此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

    参考资料: 1、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33-35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李晔 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 张道古 张道古,一名睍,字子美,临淄人。景福中,擢进士第,官至右拾遗,以直谏谪施州司户。后入蜀,王建召为武司郎中,寻复贬死。诗二首。
  • 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李昪 李昪(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李昪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937年(天祚三年),李昪称帝,国号齐。939年(升元三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943年(升元七年),李昪因丹药中毒而死,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 李渤 李渤(772年—831年),字澹之,成纪(今甘肃泰安)人,一说洛阳人,唐代大臣。青年时代与仲兄李涉隐居庐山和嵩山,砺志诗文,博学多才,有“李万卷”之称。曾任著作郎、右补阙、虔州刺史、江州刺史、谏议大夫、给事中等职。因政绩卓著,后人在兴安建“四贤祠”、在桂林建“七公祠”以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