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 2、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 译文
    官职卑微最容易获罪,我被贬谪到济水之滨。
    执政者正坚持以法办事,圣明之君主原无贬斥之心。
    村落在黄河浸润的岸边,城镇的上空海云浓深。
    纵然有回到京城的一天,只怕岁月早已染白了双鬓。

    注释
    题注:一作“被出济州”。
    微官:小官。晋欧阳建《临终诗》:“咨余冲且暗,抱责守微官。”获罪。《尚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济川:济水。阴:水南为阴。
    执政: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持法:执法。
    明君:贤明的君主。照:一作“无”。
    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流沿岸。
    井邑:城镇。海云深:近海云气浓重。
    归来:指回到京城。
    各:一作“多”。年鬓:年龄与鬓发。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 2、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   这首诗用曲折委婉的笔法,表现了作者被贬谪的怨愤和归期难测的愁情。

      首联“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二句点题,首句写自己官职卑微,动辄得咎,言外之意,执政者为所欲为,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当时的执政者是张说,他和太乐令刘贶的父亲刘知几有矛盾,王维是和刘贶同时遭贬的。

      颔联“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写得怨而不怒,表面上为唐玄宗开脱,也说执政者是执法办事,其实是托讽。钟惺说:“持法二字周旋感慨,立言甚妙。”谭元春也说这两句表现得“极忠厚,极不忠厚”,都认为是委婉地点出了唐玄宗是听了张说之言,至有此行。

      颈联“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作跌宕之气,由眼前的离别悬想济州的风土情况。

      尾联“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则又进一步表示自己负罪不轻,正当年少,却远愁年鬓之改,邈无归期,慨叹转深。

      全诗充分反映了王维对此次获罪被贬的打击心有余悸,然而又并非完全心灰意冷的心情。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2、杨宇宁.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延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11,06
  •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王维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及第,授太乐丞一职,然入仕仅数月就因“黄狮子案”获罪被贬济州司仓参军。王维入仕踌躇满志,但仅数月就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这首诗是王维赴济州前的留别之作。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2、杨宇宁.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延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11,06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程紫霄 五代时道士。后唐同光间曾召入内殿讲论。生平事迹散见《类说》卷一二收《纪异录》、《全五代诗》卷一〇。《全唐诗》收诗1首、断句1。
  • 祖咏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 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司马。与陆鸿渐交往,品茶评水,一时传为佳话。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二。国辅诗以五绝著称,深得南朝乐府民歌遗意。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及也。”原集至宋代已佚。
  • 崔琮 崔琮,唐朝人,登大历二年进士第。代表作品《长至日上公献寿》。
  • 王涯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