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宿郑州
  •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7-29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8
  • 译文
    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
    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
    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
    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
    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注释
    周人:洛阳人,洛阳为东周都城。
    郑人:郑州人,郑州春秋时为郑国都城。
    俦(chóu)侣:伴侣,朋辈。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即今之南阳和洛阳。常借指名都。
    秋霖:秋日的淫雨。
    田父:老农。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
    思:一作“鸣”。机杼(zhù):指织机。悲:一作“休”。
    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
    晚:一作“夜”。金谷: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金谷原为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徇(xùn):营求。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7-29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8
  •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赴济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宁)途中,路过郑州(今属河南)时所写。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04-105
  •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雨中秋景图”:“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烟气之中。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四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04-105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 卢汝弼 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 徐钓者 名不详。自称东海蓬莱乡人。常泛舟于鄂渚上,上及三湘,下经五湖,每以鱼市酒。人以为水仙。事迹见《续仙传》卷中。《全唐诗》存诗1首。
  • 刘得仁 刘得仁(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穆寂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贞元末应科目及第。宪宗元和五年(810)任监察御史,入湖南幕府。又官著作佐郎。早年与皎然相识。
  • 崔元翰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而且是连中三元,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