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优质3篇)

时间:2016-09-04 08:17: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目标:

1. 了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背景和情节介绍。

2. 分析故事中鹬和蚌的性格特点及不同之处。

3.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和启示。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鹬和蚌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讲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结果。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鹬和蚌的性格特点及他们之间的争斗。

4. 思辨: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寓意,让他们分析鹬和蚌的行为是否正确,以及背后的教育意义。

5. 合作活动: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合作互动等。

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书面作业或小组展示,评定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延伸活动:

1. 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分析其中的道德寓意和教育意义。

2. 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提高其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目标:

1. 通过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个性发展。

教学内容:

1.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分析故事中鹬和蚌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动机。

3. 讨论故事中蕴含的道德寓意和启示。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音乐、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讲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

3. 分析:分组讨论鹬和蚌的性格特点及其行为动机,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选择。

4. 思考:启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和启示,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

5. 创作:设计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创作相关作品。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任务中的表现,包括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

2. 作品评定:评定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文章、插画、小品等,评价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延伸活动:

1. 观看相关音视频资源,拓展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创作其他寓言故事,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将能够通过寓言故事《鹬蚌相争》培养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篇三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 赵国 燕国 罢兵 懒洋洋 劝说 夹住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 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 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 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 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 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 指导朗读。

  (8) 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 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 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 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