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教案(优质3篇)

时间:2014-06-03 03:39: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摩擦起电教案 篇一

摩擦起电教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摩擦起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静电的产生和作用,加深对物理世界的理解。下面我将介绍一份摩擦起电的教案,希望可以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

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静电,掌握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摩擦起电的现象;

3. 学会使用带电体吸引或排斥小物体。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塑料棒、毛刷、布条、小纸片等;

2. 实验环境:干燥、无风的实验室。

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回顾静电的概念,让他们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能是由静电引起的;

2. 通过实验演示摩擦起电的过程:用布条摩擦塑料棒,然后将带电的棒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的运动;

3.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他们自己摩擦不同材料,观察带电体的现象;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他们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引导他们理解静电的本质;

5. 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用带电棒吸引或排斥小物体,观察实验结果,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静电的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中亲身感受静电的产生和作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探索和发现。希望这份教案可以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让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摩擦起电教案 篇二

摩擦起电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摩擦起电是初中物理中一个常见的实验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静电的产生和作用。在设计和实施摩擦起电实验时,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相关的内容。

实验目的:

1. 让学生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静电的作用。

实验器材:

1. 塑料棒、玻璃棒、毛刷等摩擦材料;

2. 布条、纸片等小物体;

3. 实验台、静电计等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不同的摩擦材料和小物体;

2. 指导学生摩擦材料,并观察带电体的现象;

3. 引导学生用带电体吸引或排斥小物体,观察实验结果;

4. 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静电的本质和作用;

5.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索静电的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材料要选择易于操作和观察的材料,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器材;

2. 实验环境要保持干燥,以避免静电的干扰;

3. 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发生。

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摩擦起电实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静电的产生和作用,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力。教师在实施实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探索和发现。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摩擦起电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摩擦起电教案 篇三

摩擦起电教案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电荷及单位。

4、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原子结构、电荷从哪里来、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2、养成好问、爱探究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现象。

2、电荷间作用规律。

3、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三、教学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乒乓球

六、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互动

①与电相关的现象很多,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

②这些现象很多都比较复杂,要理解它们需要从学习简单的电学知识开始。

2、演示:这也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实验:用手反复捋塑料丝束。

3、提问互动: 可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名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摩擦起电?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新课讲解:

静电现象

1、学生探索摩擦起电: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

①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②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③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2、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板书: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3、互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吗?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①用细绳将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

②互动两根绸擦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么样?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绸擦玻璃棒与毛擦橡胶棒怎么样?

毛擦橡胶小结: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由本实验可看出同种电荷 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电荷及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1、互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荷?

小结:

①根据定义看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

2、出示验电嚣,了解其结构

演示: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互动: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两金属铂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板书: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强调指出其原理并未用到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互动:

验电器能检验出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吗?

小结:能,看张角的大小。

5、电荷

描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物理学中凡有“量”字的概念都表示了多少。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板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如:Q棒=10-7C,Q云=20C)

6、原子的结构

①1897年,汤姆生发现中子,揭开原子是有结构的微粒。 ②出示乒乓球,结合桃子李子的结构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 ③摩擦起电教案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7、元电荷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互动:请问多少个电子带的电量为1C?

(板书:最小电荷--—元电荷:e =1.6×10^-19C)

8、显电性: 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即对外不显带电性。如果在某种情况下(与其它物体作用时,如受外力作用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大于或小于电子所带电荷,原子则对外显电性。一般物体的原子所带正电荷总是不变的。 (板书:正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中性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中性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

9、自由电子可以移动

演示4:A、B两个验电器,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连接A、B的金属球,可以看到B的铂片张开。

①你们看到B有什么变化?

② 互动:说明B的铂片上带上了电荷,它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A金属片上多余的电子的一部分,可以定向移动到B。

摩擦起电教案(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