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顺的教案【优选3篇】

时间:2017-09-08 06:17: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李庆顺的教案 篇一

李庆顺是一位备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他的教案备受赞誉。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李庆顺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他的教案设计充满了创意和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首先,李庆顺的教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他深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他善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他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成为了知识的创造者和分享者。

其次,李庆顺的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他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经常分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难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最后,李庆顺的教案设计充满了创意和活力。他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可能会通过游戏、表演、实验等形式学习知识,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他的教案设计不拘一格,富有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的来说,李庆顺的教案设计是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像他一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李庆顺的教案 篇二

李庆顺是一位备受尊敬和喜爱的中学英语教师,他的教案设计精心而周密。他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首先,李庆顺的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他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李庆顺的教案设计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深知学生的成长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最后,李庆顺的教案设计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生动。他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设计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可能会通过游戏、实践、讨论等形式学习知识,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他的教案设计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更注重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总的来说,李庆顺的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生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像他一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李庆顺的教案 篇三

李庆顺的教案

教案 队列队形 李庆顺 内容 1、队列队形; 2、游戏:穿过小树林; 目的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与技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习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数 时 强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小游戏; “抓人” 2、小型徒手操。 3、专项准备活动。 组织: ×××××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 4、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5、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和教师一同做游戏。 3、学生认真听讲看示范。 4、学生精神饱满。 1 1 2 1 10 小 基 本 部 分 一、队列队形: 1、集中注意力联系; (有效与无效) 2、快快集合; 3、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5、变换队形; 1、 教师讲动作方法和要领。 2、 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 教师个别指导。 4、 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方法和要领。 2、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3-4 18

中 顺序 教学内容 场 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数 时 强 重点:动作自然,协凋准确。 难点:重心前后稳定,节奏一致。 二、游戏: 穿过小树林; 规则: 1、 必须站在起跑线后,拍手后才能起跑。 2、 不得碰到下树,如碰到扶起后才能其跑。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示范。 3、教师做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和比赛。 3、分组比赛。 2-3 10 中 结 束 部 分 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 1 2 小 场 地 设 计 八个小木柱; 四个标志物; 教 学 回 顾 教案蹲踞式起跑 安 百 明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学生初步学习蹲踞式起跑技术,建立快速跑的概念,并能正确陈述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的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学会蹲踞式起跑,在练习中锻炼下肢力量增强身体素质的发展。 3、情感目标:学生能在自主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4、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能在课堂内自觉、自律、自强,并不乏个性的张扬。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练习次数 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2、集中注意力练习: 三面转法练习 3、游戏——躲竹竿 4、徒手 操 1.1、向学生问好 1.2、宣布教学内容 1.3、检查人数 1.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2、教师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要求:声音宏亮、亲切。 3.1介绍练习方法:各位同学间隔1米,成圆形站位,1人手持1长竹竿蹲于圆心处,将竹竿慢速从同学们的脚下绕过,其他同学看到竹竿绕到,必须跳起,不能碰到竹竿。 4.1教师讲解示范: 扩胸运动、体侧运动、正压腿、侧压腿、活动腕、踝关节 4.2教师用口令或者哨声指挥学生集体练习?/DIV> 1.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1.2、向教师问好 2、在教师的口令指挥下认真练习,一齐呼数。 3.1理解练习方法,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4.1模仿教师动作,集体练习 4.2组织: 如图一 10分钟 3~4次 3~5次 4X8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练习次数 基本部分 学 习 蹲 踞 式 起 跑 1.介绍蹲踞式起跑的意义:蹲踞式起跑能更有效地完成快速起跑;获得更快的初速度。 2.结合运动员的图片进行教学 3.示范讲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和口令。要求:“各就位”时,轻快的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膝跪地,两手收回紧靠起跑线并撑地面,两臂伸直,两手间距比肩稍宽(此宽度与臂长短有关),手指成拱形地做弹性支撑,关与躯干保持在一直线上。身体重量均衡地落两手、前脚和后膝关节之间。 “预备”时,逐渐抬起臀部,使身体重心向前上方移动,此时身体重量落在两臂和前腿之间,其重心投影点距起跑线15~20厘米。臀部抬起稍高于肩,使两小腿趋于平行。 4.分组做蹲踞式起跑的分解动作。 5.5~8人一组按口令做蹲踞式起跑 6.采用各种信号做蹲踞式起跑 1. 认真听教师的介绍。 2. 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的作用意义。 3. 复习站立式起跑。 4. 体会反应和快速起跑的动作。 5. 通过观察运动员的教学图片和教师的示范体会蹲踞式起跑。 6. 初步建立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概念。 7. 分解进行模仿分解动作的练习。 8. 先分组按口令的分组练习。 9. 集体完整蹲踞式起跑练习。 20分钟 8~10次/人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练习次数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1、游戏:“过关斩将” 放松 小结 下课 1.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男女学生安性别分成人数均等的两小组,双方各一名学生在自己的“堡垒”以蹲踞式起跑出发,沿篮球场边线前进,相遇后,先握手后猜拳,胜方继续前进,负方回到本队队伍后面,负方队,第二名队员以蹲踞式起跑出发。一方队员脚先触到对方“堡垒”为胜。 1.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操。. 2.简评本课。 3.“同学们,再见!” 1.1理解练习方法,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1.2双方体育骨干可相互监督。 要求:相遇后先握手,后猜拳,本方负后才能越出“堡垒”注意安全 友谊第一 队形及组织: 1.在教师的带领下放松 2.积极自评与互评 3.“老师,再见! 10分钟 5分钟 4X8 场地 器材 操场 运动 负荷 1. 密度:30%~35% 2.平均心率:125~135次/分 课后记录 课后 作业 1、 复习蹲踞式起跑 2、 立定跳远10次/人 篮 球 学 习 课的内容: 1、理论知识窗;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2、复习单手肩上投篮和运球上篮 3、学习持球突破上篮(交叉步) 4、弹跳力量练习 5、教学比赛 准备部分:5min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3、点名。 4、宣布课的内容。 5、安排见习生。(要求学生随堂听课) 开始部分:20min 1、准备活动,慢跑5圈。 2、个人运球熟球练习。
李庆顺的教案【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