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精选3篇)

时间:2016-06-08 05:30: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设计一份合适的教案对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概念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份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分数:通过实物或图形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如将一块糖分成几份。

2. 分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子、分母的含义,并带领学生读写几个简单的分数。

3. 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如同分母相等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相等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4. 分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如同分母相等时,分子相加减;不同分母时,通分后再相加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老师简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等。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思路,强化所学知识点。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维能力等。

2. 练习成绩: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3.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二

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知识,设计一份系统的教案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分享一份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分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如将一个苹果分成几份。

2. 分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子、分母的含义,并带领学生读写几个简单的分数。

3. 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如同分母相等时,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相等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4. 分数的加减法: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如同分母相等时,分子相加减;不同分母时,通分后再相加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故事导入分数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老师简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分数。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运算等。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思路,强化所学知识点。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维能力等。

2. 练习成绩: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3.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掌握程度。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篇三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内容简析:

  分数在生活化数学和形式化数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

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会进行简单比较。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这才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观;更想寻求“生本”、“互动”、“生成”、“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和新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个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明确学习起点

  首先,直接告知学生本课要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然后抓住其中一些有关分数学习的

  有效信息,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建构新知

  (一)实践、建模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个分数(如:1/2、1/4等)的.产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平均分物体,把你心中的分数做出来,画出来。(折纸活动)

  3、展示创作成果

  做好了的且愿意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的,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4、讨论、建模

  师:看,这些图形漂亮吧!其中蕴藏着许多分数的知识呢?

  先判断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吗?在辨析中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再以这些学生自行“创作”的图形为材料,组织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其中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其中的一份相同,就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第二层: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同样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会不同。

  5、小结:像这些数就叫分数。

  6、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7、规范读、写分数的方法。

  (二)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第一层: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第二层: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一、练一练

  1、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2、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3、在○里填上“>”或“<”。

  二、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延伸

  请你在自己创作的图形中,再涂上几份。想一想,这时候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