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精彩3篇】

时间:2012-05-06 05:27: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伯牙绝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理解古代琴音乐在故事中的重要意义;

3.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琴音乐在《伯牙绝弦》中的象征意义;

2.难点:理解古代琴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传统琴曲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入:播放古琴曲《广陵散》片段,引出《伯牙绝弦》故事;

2.学习: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欣赏:听取《伯牙绝弦》古琴曲演奏,学生感受琴音的情感表达;

4.讨论:学生讨论琴音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总结:通过讨论,总结琴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手段与评价:

1.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学生演奏;

2.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对琴音象征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案设计:

一、学习要点:

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2.理解琴音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3.学习古代琴曲的演奏技巧;

4.欣赏古琴曲《广陵散》片段。

二、学习过程:

1.阅读《伯牙绝弦》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欣赏《广陵散》古琴曲片段,感受古琴音乐的魅力;

3.学习古代琴曲演奏技巧,尝试演奏简单的古琴曲;

4.讨论琴音在《伯牙绝弦》中的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学习反思:

通过学习《伯牙绝弦》,你对古代琴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吗?琴音在故事中有何象征意义?你在演奏古琴曲时有何体会?请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通过这样一体化设计的教案与学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伯牙绝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过程中,既了解故事情节,又感受古代琴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同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和快乐,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伯牙绝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篇三

《伯牙绝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课题 伯牙绝弦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徐玉莲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 学 方 法 设 计 导读,明“弦”的读音,“绝”的含义;练读,了解关键词语“善”“念”“志”的意义;研读,感悟古今语言的互训;品读,尝试运用方法说出大体意思;诵读,升华品味语言之精妙。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伯牙鼓琴图》,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师指名读文, 正音 2、师范读,指导朗读停顿。再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感悟文本 1、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画出能体现钟子期视伯牙为知音的句子,感悟“知音”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 2、生伴随《高山流水》,感情读文。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生字全解: 指导好读音,“哉”读”zāi”不读zǎi,“弦”读xián,不读“xuán”。指导好“兮”“弦”的'写法。 三、多音字 “得”读dé不读“děi” 词语全解: 1、伯牙绝弦2、知音 四、仿写句子: 原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仿写:伯牙鼓琴,志在 , 钟子期曰:“善哉, 1” 五、句段解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写出了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3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活动设计: 1、出示《伯牙鼓琴图》导入新课。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文, 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读“dé”。 4、师范读课文,指导朗读的停顿。 学生在书上画出朗读的节奏停顿。 5、学生再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7、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8、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9、学生画出并交流能体现钟子期视伯牙为知音的句子。师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10、引导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还可以表现出哪些场景,怎么赞叹?练习说句子。 11、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感悟“知音”的含义。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想一想为什么俞伯牙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反复朗读感悟知音难觅,珍惜知音。 12、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 练习设计: 1、《伯牙绝弦》中,喜欢弹琴的是( ),很有音乐鉴赏能力的是( )。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是因为( )。 2、仿写句子 原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积累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写4句) 板 书 设 计 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善鼓琴→子期善听 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洋洋乎若江河 不复鼓→子期死 课 后 反 思 优点:1、五步朗读法运用得较为成功。练读、试读、范读、研读、品读。学生在练读后,特别指导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研读、品读中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读出伯牙的寂寞、孤独,绝望的心情。不同形式的朗读,既疏通了文意,体会了知己的含义,又感受到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2、想象说话练习处理得较为成功。在理解钟子期视伯牙为知音的相关句子:“伯牙鼓琴,……洋洋兮若江河!”时,让学生充分想象不同的场景进行说话练习,步步深入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知音的含义。 不足之处:1、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还欠缺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通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2、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匆过场。
《伯牙绝弦》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