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9-05-03 07:26: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 篇一

标题:探索科学奥秘——水的密度实验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水的密度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水杯、水、各种不同大小的物体(如纸片、硬币等)。

2. 实验步骤设计。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密度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会沉入水中。

2. 实验操作:让学生依次将纸片、硬币等物体放入水杯中,观察它们的表现。

3. 数据记录:让学生记录下每种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浮在水面上、沉入水中等。

4. 结论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水的密度大致相等的结论,并解释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有些物体会沉入水中。

教学延伸:

1. 继续实验:让学生探究其他物体在水中的表现,进一步巩固对水密度的理解。

2. 拓展:让学生思考水密度的应用领域,如实验室测量、海洋探测等。

评价反馈: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检验学生对水密度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历史文化——古代文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古代文明遗产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经典文献:准备古代文献片段或文章,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3. 互动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遗产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

2. 学习古代文献:让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片段或文章,体会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代文明的特点和代表性文化遗产,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等。

4. 思考反思:通过互动环节,让学生思考古代文明的影响和启示,对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教学延伸:

1. 参观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2. 书写体验:让学生模仿古代文献的书写方式,感受古代文明的神秘和艺术。

评价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检验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感悟,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 篇三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

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6、《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7、《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8、《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9、《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

[4][5][6][7][8]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