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精简3篇】

时间:2013-06-01 04:26:3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 篇一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空气的知识,了解到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这部分知识,老师设计了一堂优秀的复习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首先,老师通过简短的导入,提出了“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个主题,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接着,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了空气的组成,让同学们回忆起空气中主要的气体是氮气和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通过这个复习,同学们再次掌握了空气的基本特性。

接下来,老师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同学们一起讨论空气的污染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这样的互动式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让他们在交流中加深了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最后,老师组织了一场空气质量监测实验,让同学们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空气质量监测的过程。通过实验,同学们了解到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通过这堂复习课,同学们不仅回顾了空气的基本知识,还深入了解了空气污染的问题,提高了环保意识。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让同学们能够在互动中学习,通过实践感受知识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环境问题,为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的空气环境而努力。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 篇二

在九年级化学领域,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复习课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空气的相关知识。

首先,老师通过图表展示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比例。通过比较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同学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空气的组成。这种图表展示方式,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可见,有助于同学们的理解。

接着,老师设计了一些案例分析的环节,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不同环境下空气成分的变化,同学们能够理解空气的变化对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这种案例分析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老师组织了一次小型实验,让同学们亲自操作,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通过实验,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氧气的了解,还锻炼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堂优秀的复习课,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空气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探索更多关于空气的奥秘,为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空气环境做出贡献。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 篇三

九年

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

  第一轮

  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1)

  一、目标解读:

  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3、能熟练书写氧气与某些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理解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概念,并能熟练区分

  二、典例分析:

  例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例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外壁会潮湿,这一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

  A 氮气 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例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物质XZQ

  反应前质量/g00840

  反应后质量/g4624014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三、达标练习:

  1、继“足球分子”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另一种“足球分子”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则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

  A 高分子化合物 B 非金属单质 C 金属单质 D 混合物

  2、对下列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浓雾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3、为了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新气体,可燃物最好选用( )

  A 木炭 B 细铁丝 C 石蜡 D 红磷

  4、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难溶于水,下列收集方法错误的是( )

  A 排水法 B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C 向下排空气法 D 向上排空气法

  5、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

  A 得到的产物为绿色物质 B 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C 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D 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重新组合成无毒物质

  6、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一种暗红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高:

  7、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

  8、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4/5,则:

  (1)这些物质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

  (2)丙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2、高20 c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 c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 (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c(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填“偏大”或“偏小”)。

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优秀教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